民族团结园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城北侧,园区内设有牌坊大门、古式六角碑亭、仿古彩绘主大楼以及佛雕等多种建筑设施。该园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兼具参观和教育功能。自成立以来,民族团结园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称号。
人文历史
民族团结园内的核心文物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即民族团结誓词碑。这座碑建立于1951年元旦,由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共同参与,他们在此进行了剽牛盟誓仪式,并立下了庄严的誓言。碑文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和各族代表的决心,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普洱市地区的民族团结情况。碑文上的签名者共有48人,他们的名字铭刻在这块白色的石灰岩碑身上。这块碑被安置在一个双手托举造型的石制须弥座上,寓意着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同前进的精神。
意义
民族团结园及其内部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各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一纪念碑的主题鲜明,其所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云南省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参考资料
天天学习|48个名字 代代相传的誓言.央视网.2024-10-25
普洱民族团结园,园内有块团结誓词碑,人类民族史上的唯一丰碑 .搜狐网.2024-10-25
云南统战这十年丨走进普洱民族团结园 重温民族团结铮铮誓言.云南网社会频道.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