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属论,又称“金属主义”,是与货币名目论相对立的一种资产阶级货币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货币的自然属性,否认货币的社会属性,将货币与贵金属混淆。货币金属论起源于17世纪,当时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重商主义是货币金属论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金银是国家真正的财富,支持稳定且足值的金属货币。
历史背景
货币金属论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货币是价值的共同尺度,能够衡量所有财产的价值,并认为货币的价值可以通过其他商品来体现。尽管亚里士多德的货币理论并非纯粹的货币金属论,但他的一些观点对后世的货币金属论发展产生了影响。重商主义和亚当·斯密的论述也为货币金属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本观点
货币金属论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四个方面:
1. 将货币与货币金属等同,试图从货币金属的使用价值中探究货币的本质。
2. 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其价值由货币材料的价值决定。
3. 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的职能。
4. 反对铸币减重和不兑现纸币的流通。
发展历程
货币金属论在17世纪后期的英国面临挑战。当时,由于银币磨损严重,含银量大幅减少,导致物价和汇率下跌。在重新铸造银币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立场。财政大臣朗兹主张降低铸币的法定含银量,而洛克则坚持铸币应保持原有重量和成色。后者认为铸币的价值由其所含金属决定,无论在哪里,都不能增加铸币的价值。这种争论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
影响力
货币金属论是金本位制的产物,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该理论的影响逐渐减弱。然而,在当今西方社会,仍有声音呼吁恢复金币本位,以应对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问题。货币金属论的局限性在于无法正确解释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历史上,早期的代表有重商主义和亚当·斯密,当代则以供给学派的观点为代表。
参考资料
什么是货币金属论.会计网.2024-10-29
货币金属论.知乎专栏.2024-10-29
第一讲货币金属论.ppt.原创力文档.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