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凹叶木兰

凹叶木兰

凹叶玉兰(学名:Magnolia sargentiana),又称姜朴、应春花、厚皮,是中国特有的木兰科玉兰类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省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1400米至30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潮湿的阔叶林中。凹叶玉兰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高度可达20米,胸径可达1米。它的锯剖结构较为原始,叶表面角质化程度低,没有表皮毛,叶片略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为1。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8-20(25)米,直径1米。当年生枝黄绿色,后变灰色。叶近革质,倒卵形、很少长圆状倒卵形,长10-19厘米,宽6-10厘米,先端圆、凹缺或具短尖,基部狭楔形或阔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密被银灰色波曲的长柔毛,茎干上嫩枝的叶背仅中脉两侧被毛,侧脉每边8-12条;叶柄长2-4.5厘米,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6-1/4。花蕾卵圆形,长3.5厘米,被淡黄色长毛,花先叶开放,稍芳香,平展或下垂,直径15-33(36)厘米,花被片淡红色或淡紫红色,肉质,10-14(17)片,3轮,倒卵状匙形或狭倒卵形,长8-10厘米,宽3-4.3厘米,先端圆或微凹;雄蕊长1-1.9厘米,花药长7-9毫米,侧向开裂,基部宽,药隔伸出长0.5-1毫米短尖,花丝紫色;雌蕊群绿色,圆柱形,长1.8-2厘米,无毛;柱头紫色。聚合果圆柱形,长8-15(17)厘米,径2-3厘米,通常扭曲;果柄粗壮,直径7-10毫米,节上残留有长毛;蓇葖黑紫色,半圆形或近圆球形,长12-14毫米,直径9毫米,密生细疣点,顶端具短喙;种子外种皮红褐色,近肾形,不规则圆形或倒卵圆形,长10-12毫米,宽6-8毫米,两侧扁。花期4-5月,果期9月。

分布范围

产于四川省中部、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瓦山。凹叶玉兰在嘛咪泽自然保护区和冶勒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都比较分散,尤其是在靠近居民区的树林中常常仅有个别或少数植株出现,在远离村落的原始森林区数量较多。

主要价值

凹叶玉兰树干高达8-25米,胸径达1米,与其他乔木树木组成森林上层的优势树种。其材质轻,结构细,纹理直,易干燥,不开裂,适合做家具、纤维等,可作为用材树种。

树形优美,花大艳丽,色香兼备,叶形奇特,且适应性强,在多个植物园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昆明植物园等都有引种栽培,可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木兰科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许多原始特征,凹叶玉兰也是研究被子植物门系统发育和起源的珍贵材料。对其茎叶解剖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自身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

凹叶玉兰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易危物种。1987年该种被四川省列为三级保护植物。凹叶玉兰的自然更新较差,在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幼苗,只有少量幼树(胸径小于5cm)。各生境中凹叶玉兰的生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或自然破坏,如2008年初的强降雪,使得大量植株顶端被压断,原始森林生境中的植株受2008年中国雪灾影响严重,其他生境中的植株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雪灾影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