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平定苗疆

平定苗疆是清代乾隆对贵州苗族地区叛乱的军事行动。事件发生于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初期,主要涉及乾隆皇帝、湖广总督张广泗、云贵总督福安康及四川总督和琳等关键人物,涉及的领域涵盖军事镇压与政治安抚。

乾隆即位后,面对始于雍正年间因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引发的贵州苗族叛乱,决定将平定苗疆作为首要任务。张广泗总督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经过近一年的征战,成功平息了初次叛乱。然而,乾隆六十年(1795年)苗民在松桃厅等地再次起义,联合多地苗民攻掠县城,清廷迅速部署,由福安康和和琳等总督率军分路镇压。经过激烈战斗,清军最终在三月期间联合攻克多个苗寨,彻底平定了此次大规模起义。

此次平定苗疆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巩固了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然而,战争过程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苗民造成了深远影响。这场平定苗疆的行动在清朝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程

两金川即清平大小金川之战,位于今四川省西部,大渡河是大渡河上流,小金川则是大渡河上流东面的一条支流,都为藏族聚居地。自元代开始,中央政府先后在两金川分设土司,令其各守疆界,相互牵制,借以捍卫边围。惟土司众多,彼此之间每因承袭土职或边界纠纷日寻干戈,仇杀不已。清代沿明旧制,颁授印信,大小金川接受清廷册封。土司们常以朝廷名号恃强掠夺,蚕食邻邦,不安住牧,声势日盛,边境不安,加之大小金川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成都市,远连卫藏,威胁到内地的安全,为求永靖边围,爱新觉罗·弘历遂兴师进剿,乃有平定清平大小金川之战

绘画

《平定苗疆得胜图》亦称《湖南战役图》就是以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平定四川省贵州苗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中的几次重大战役为题材创作而成。整部作品共十六幅,十六幅图依次为:兴师图、剿捕秀山苗匪、攻克木山、攻解松桃苗族自治县之围、大剿土空寨苗匪解永绥城围、攻克兰草坪滚牛坡、攻克黄瓜寨剿贼、攻克苏麻寨、攻得茶它柳夯等处贼巢、攻克高多寨生擒逆首吴半生、攻克廖家冲生擒首逆石三保、收复干州、攻克强虎哨、攻克平陇贼巢、捷来图、攻克石隆苗寨。全套作品完成于爱新觉罗·颙琰三年(公元1797年)由擅长建筑风景及人物肖像的宫廷画家冯宁绘制,内务府造办处镌刻铜版印制。每幅图上端皆有爱新觉罗·弘历为每一次战役所题的御制诗文。作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法刻画纹理和峭立的山势,并以细腻的刻画手法及娴熟的线条运用很好地勾勒出物象的立体效果和质感。展现出壮美景色和战争场面的气势恢宏,人物造型则受中国传统木版画的影响,呈头大身小的特点,古朴稚拙。是西洋版画和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完美结合。这十二幅清宫内府版画不但可以作为研究清代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铜版画上的融合与发展的重要资料,而且由于此类铜版画印刷作品数量有限,大多为宫内流传,外界较少能够见到,又历经二百多年,能流传至今者更少,因此也就具有了巨大的收藏价值。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