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夏日哈镇

夏日哈镇

夏日哈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下辖镇。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夏日哈地区是果米部落驻牧地。

1950年,成立都兰县夏日哈乡。

1954年,属于都兰县治第二地区管辖。

1958年,改称夏果乡,辖夏日哈、果米等地。

1959年4月,划归东风公社管辖。

1962年7月,成立夏日哈公社;同年11月又改称夏日哈乡。

1968年,改称夏日哈公社,下辖河北省河南省、果米、查查香卡、夏塔拉5个生产大队。

1984年,恢复夏日哈乡,撤销生产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

1990年,全乡辖查查、河北、河南、果米、夏塔拉、新乐市、沙珠玉7个村民委员会。

2001年2月21日,撤乡建镇,设立夏日哈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夏日哈镇地处都兰县东北部,东与共和县乌兰县茶卡镇相接,南与热水乡察汗乌苏镇为邻,西、北与乌兰县柯柯镇相望。行政区域面积3153平方千米。

气候

夏日哈镇境内年均气温21℃,1月平均气温-11.7℃,7月平均气温14.8℃。无霜期102天,牧草生长期165天。年均降水量为240.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982小时,太阳年辐射量161.91千卡/平方厘米,蒸发量及湿润系数分别为583毫米和0.635毫米,属于干旱类型气候。

水文

夏日哈镇境内有沙流河镇和夏日哈河2条河流,是农牧业灌溉和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另外安固滩地下水资源较充足,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均属良好,是理想的生活饮用水、灌溉用水水源。

自然灾害

夏日哈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霜冻、干旱、洪水、风沙大雪等。

自然资源

夏日哈镇境内有棕熊、鹿、大黄、锁阳等较为丰富的野生动物和中草药资源。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夏日哈镇下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夏兴社区,查查、河北省河南省、果米、夏塔拉、新乐市、沙珠玉、联合、沙柳河。

截至2019年10月,夏日哈镇下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夏兴街社区,新乐村、沙珠玉村、夏塔拉村、果米村、查查村、河北村、河南村、联合村、沙柳河村。

经济

2011年,夏日哈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3234.1吨;油料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709.6吨;枸杞种植面积0.5亩,鲜果12吨;马铃薯产量345吨。2011年,牲畜年末存栏11.7万头(只),适龄母畜7.2万头(只),占牲畜总数的62%;牲畜出栏5.6万头(只),出栏率54%;牲畜商品数4.7万头(只),商品率45.6%;牛羊育肥2万头(只)。2011年,果米、查查两村生态畜牧业建设,每村配套专项资金20万元,购置种公牦牛17头,生产母羊181只,流转草场15万亩。畜棚300余座,网围栏25处,种植饲料1260亩(苜蓿),草场蓄水池32个。果米村140户和查查村184户牧民加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分别占全村总牧户的80.5%、80.7%。

人口

2011年末,夏日哈镇辖区总人口597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9人,城镇化率3.8%。另有流动人口50人。总人口中,男性3140人,占52.5%;女性2836人,占47.5%;18岁以下1434人,占23.9%;18—35岁2136人,占35.7%;35—60岁以上2056人,占34.4%;60岁以上350人,占6%。0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人。

截至2018年末,夏日哈镇户籍人口有5611人。

2021年8月18日,都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夏日哈镇常住人口数为3261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夏日哈镇有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189人,教师16人;村小学1所,在校生108人,教师13人;镇级文化技校1所,村级文化技校9所。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夏日哈镇有卫生院1个,医护人员5人,病床15张。村卫生室7个,村医7人。2011年末,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5543人,参合率达到9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89人,参保率达85.5%。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夏日哈镇有文化活动广场1处,配置体育健身器材10套。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夏日哈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120户,人数230人,发放保障资金3.24万元;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户159户,人数477人;五保户对象27人、残疾人169人、优抚对象6人、孤儿12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88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26人,参保率达91.4%。

交通

夏日哈镇境内有G109公路穿过。

地名由来

“夏日哈”系蒙古语,汉语意译为“淡黄色”之意,以其北部淡黄色的小片沙漠而得名。

参考资料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