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头蝽科(食虫类:Enicocephalidae)是一类属于半翅目的昆虫,全球已知约130种。这些昆虫体型较小,通常不超过4毫米(0.2英寸)。其显著特点是头部较长且在眼睛后面逐渐变细。它们的前翅完全薄膜状,喙和触角都分为四节。此外,长头蝽科的前足适合用于捕猎。
形态特征
长头蝽科的昆虫体长大多在4毫米(0.2英寸)以下,由于前翅的扩张,使得它们的身体显得扁平。头部平坦,有时带有长刺。触角共四节,其中第三节最长,其他节相对较短。小颊通常发育良好,可以在喙前面相连,小颊上也有网状的小室。喙也分为四节。没有单眼。头顶、前胸背板以及前翅上有网状花纹,颜色范围从白色、黄色到褐色,但缺乏鲜艳的颜色。前胸背板上布满网状小室,中间有1-5条纵向脊线;两侧常常呈叶状展开,可以非常发达并变成翅膀状;末端呈三角形向后延伸,完全覆盖了小盾片;前胸背板中心向上凸出,形成一个罩状结构,向前延伸覆盖头部,向后延伸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通常发展成为侧背板。前翅质地均匀,不分革质和膜质两个部分。足部正常,跗节有两节,无中垫。爪片发达,爪片结合缝很长,爪片之外的部分可分为几个边界分明的次生区域。腹部短小,腹面没有毛点。雄性的抱器和生殖囊都是左右对称的。雌性拥有针状的产卵器。卵主要产在宿主植物组织内部,形状可能是香蕉形或长椭圆形。一端有一个卵盖,卵盖周围经常有一圈发达的领状边缘,有时会相当长。若虫身体表面可能有各种突起或棘刺,腹部第三至第四节以及第四至第五节之间都有臭腺开口。
栖息环境
长头蝽科的昆虫全为植食性,生活在寄生植物上。它们的寄主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许多种类会对树木造成危害。喜欢在叶子背面栖息和觅食,有些种类也会栖息在树干的树皮裂缝中。它们有集群的习惯,一片叶子的背面可以看到大量的若虫聚集在一起,但群体中的成虫数量通常较少。若虫行动缓慢,而成虫相对活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很少飞行。当它们吸取汁液时,会在叶子上留下黄白色的斑点,如果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叶子枯萎,其损害情况类似于大叶蝉科。这些昆虫的排泄物呈黑褐色液体状,在若虫密集的地方,叶子背面经常会受到这种排泄物的严重污染。少数种类还可以形成虫瘿,若虫在这种瘿里面生活。若虫通常是深色的,身体侧面有刺突,与成虫形态差异较大。
分布范围
长头蝽科的昆虫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
参考资料
长头蝽对人有害吗.百度经验.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