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椒草(Peperomia graveolens Rauh \u0026 Barthlott)是胡椒科草胡椒属红背椒草植物,别名雪椒草。
形态特征
肥厚多肉的叶片椭圆形,对生或轮生,具短柄,叶片两边向上翻,使叶面中间形成一浅沟,背面呈龙骨状突起。叶面光亮,稍呈透明状。花序棒状,绿色,春夏季节开放。茎粗壮,呈圆形,红色,叶子肉质,钝尖,长2-3厘米。叶子的背面呈孛艮地色,而正面有一个V形的表皮窗口,显示出叶子内部的浅绿色。这种植物在胡椒科植物中很罕见,其花序没有明显的气味,但花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恶臭味,类似老鼠尿味。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宜温暖、干燥的半阴环境,耐干旱,不耐寒,忌烈日曝晒和过分荫蔽,在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处生长良好。生长适温18~28℃,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注意浇水宁少勿多,否则会因土壤过湿引起根部腐烂。对空气湿度要求不高,能在干燥的居室内正常生长,如果时常用与室温相近的水向植株喷洒,稍微增加一点空气湿度,可使植株生长繁茂,叶色光亮,更具生机。
生长习性
红背椒草性喜光温暖、干燥的半阴环境,也耐半阴 。红背椒草比较耐干旱、不耐低温,温度过低容易发生冻伤;除了夏季适当庇荫外,其他季节都要保持充足的光照。
栽培技术
红背椒草生长适温18~28℃,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注意浇水宁少勿多,否则会因土壤过湿引起根部腐烂。夏季高温时将红背椒草移至通风凉爽处养护,避免强光直射和闷热潮湿。冬季要求有充足的阳光,节制浇水,10℃以上可安全越冬。每1~2年的春季换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肥沃、含腐殖质丰富,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可用腐叶土3份、粗沙或蛙石2份、园土1份的混合土栽种,并掺入少量腐熟的马粪等作基肥。
繁殖培育
红背椒草的繁殖可在生长季节取健壮的肉质茎。稍晾1~2天后,在粗沙或蛭石中进行插,插后保持盆土半干,很容易生根。用充实成熟的肉质叶扦插,其基部也会长出新芽,但幼苗生长缓慢,管理要谨慎。
休眠期:夏季、冬季。夏季要遮阳70%,摆放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不然夏季容易烂掉,2-3周浇水一次。冬季给予充足阳光,温度不低于5度可以安全过冬,少浇水。
种植用土
红背椒草家庭环境最好选择颗粒较多的土壤,可以选择泥炭、草木灰、粗沙、赤玉土、椰砖各一份的混合土,大棚的通风环境好,所以都选用全泥炭种植,我们买回家后,需要修去细小的根,晾干1-2天再上盆种植,让其发出新根而适应家庭用土。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我国引进时间不长,还不多见,适合多肉植物爱好者和植物园作为品种收集栽培。家庭也可选取大小适宜的植株作观叶、观茎植物栽培,装饰客厅、角隅、窗台等处。
其他价值
红背椒草株形小巧秀气,叶色奇特,对光线要求不高,能在室内条件下正常生长,可作小型观叶植物栽种,点缀几案、窗台等处,精巧别致,独具特色。
近种区别
草胡椒属植物约有500余种,其中许多都作为观叶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栽培,如皱叶豆瓣绿,西瓜皮椒草等。虽然许多椒草的都具备较厚的叶片,但被认为符合多肉植物的园艺定义的椒草多为株形矮小症紧凑,叶片小巧肥厚、全株肉质化程度相对更高的品种。除红背椒草外,还有株形更为矮小紧凑,形如绿色宝塔的塔椒草(P.columella)、叶形像斧子的斧叶椒草(P.dolabriformis)等十余个种广泛被栽培者们承认为多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