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太源村

太源村地处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闪石乡的西南角,是闪石乡有名的后进村。全村共有343户,1543人,有水旱耕地24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田间作物。

村镇简介

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村干部在工资难以得到及时足额发放的情况下,无钱办事,也无心办事。同时,村两委干部的平均年龄达57.3岁,无一人拥有高中以上学历,又无力办事。2001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为73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的贫困户67户,贫困人口335人。

太源村社会新闻

莲花县闪石乡太源村有一棵近千年的古樟,树高30多米,树干需要5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有“樟树王”之称。由于这棵古树造型奇特,让一些花木商人垂涎三尺,曾出高价欲收购此树,但都被当地村民拒绝。然而 令人气愤的是,2006年6月底的一个中午,不法之徒在古树上偷偷地钻了3个洞,并灌进去一种不明液体后,本

是枝繁叶茂的古樟变得枝叶枯黄,让村民们心疼不已。他们恳请有关专家施以援手,救活这棵古樟。

特色种植显生机

2003年,镇党委、政府从井冈山市引进红豆杉种植这一项目,当时农民并不十分踊跃,但随着种植效益的逐渐显现,农民纷纷入股参与。一位农户高兴地对记者说,他种植了7亩地,今年将杉苗移栽成了13亩。再过两年后,杉苗将长成茁壮的小树苗,价格达几十元一株,盈利相当可观。据悉,西江村的培育中心占地60余亩,分布在村里30多家农户的责任田里。目前尽管杉苗尚未完全长成,但来自全省各地的求购者已是络绎不绝,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走进太源村,不少村民正在地里拉开塑料薄膜,利用退耕还林的土地空隙种植反季节西瓜。村主任介绍说,太源村是闪石乡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村子,村民们的平均耕地较少,种植西瓜不仅不影响原有树苗的生长,反而在给瓜苗施肥和浇水过程中,苗木长得更壮、更快,既有效利用了土地,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真可谓一举两得。5月种下的西瓜,7月底就可挂果,挂果期将持续4个月左右,每亩产量可达2500公斤。想象秋天果实累累、汽车满载着西瓜行驶在山路上的火热场景,村民们喜笑颜开。村主任还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村还有个500亩左右的药材——黄花蒿种植基地,今年3月份刚种植,现苗木长势良好,预计8月份就可收割。”走一路,看一路,闪石乡的特色种植风光无限。镇党委汤书记告诉记者,闪石乡是个偏僻的山区小乡,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镇党委、政府根据每个村不同的地理条件,选取了各具特色的种植项目,并成立相应的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吸引农民种植,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太源村就有300多名劳动力从事特色种植,占总劳动力人数的40%以上,特色种植给农民们开辟了广阔的创收空间。

发展纪实

太源村受萍乡市管辖,边上有渭下村,闪石村,天蓝水清,友好好客,人好,人勤物丰 村内企业:鞋厂,电子仪表厂,丝绸厂

主要农产品:水稻、高粱,西瓜、玉米、大豆、油菜等;

村内资源:长石,镓,胆矾、石英粉、木材

太源村投资10万元的村委会大楼建起来了,解决了历史上村委会无办公场所的一大难题。投资24万元,修建了长达3650米,宽4.5米,被誉为闪石乡第一村级公路(长度第一、宽度第一、质量第一)的泉五公路,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投资23万元兴修三面水泥浆砌水圳2000米,修复山塘5座,确保了2000多亩粮田旱涝保收。村办企业迅速发展,村办煤球厂和碾米厂也正式投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连片250亩的的免深耕西瓜示范基地叫响了名头,参与种植的4户人家每年每户能增加纯收入15000元以上。

发展方针

闪石乡位于莲花县东北部,东邻路口镇,南连湖上乡,西与坊楼镇、高洲乡为邻,北界安福县。全乡总面积59.73平方公里,全乡有耕地面积849.3公顷,山林面积2595.2公顷。辖8个行政村,12157人,均为汉族。乡内有县办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四所。全乡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南北走向。最高的山系武功山,海拔1031米。西北有巷源水、暖水汇入中洲溪,北有清溪、石城两水汇入书林溪,灌溉两岸两地。萝卜冲、愁猿岭水库系全乡水利骨干工程,灌溉面积达7000亩。乡内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煤炭资源、石英粉资源、矿泉资源、土地资源等。泉五公路井屋处的石城洞,洞内景观优美,极具有开发价值,在全省范围内很有名气,已经列入江西省图。 2007年,全乡共完成财政总收入406万,工业生产总值2786万元,农业生产总值1571万元,农民人平年纯收入达1530元。闪石乡下设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办公室(含纪检办公室)、农村工作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经济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 2007年至2012年工作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主题(加快发展),致力两个提升(提升执政能力,提升对外形象),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城乡化、经济外向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全乡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为实现闪石经济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