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专注于设计、合成新型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研究其聚集态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电子行为及相关现象,并开展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应用及分子器件的研究。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78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六研究室。实验室的创始人钱人元先生以其卓越的科学洞察力,预见了有机固体研究的巨大发展潜力,并积极推动了实验室的建立与发展。早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有机电荷转移配位化合物、有机光导体、导电聚合物及其器件等。实验室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重组和更名,最终在2001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并参与组织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科研领域

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涵盖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的研究、微尺度效应的研究以及分子器件的探索研究。实验室不仅重视基础研究,还关注应用基础研究,尤其在国防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如导电聚合物微管在军事隐身材料中的应用潜力。

科研团队

实验室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工程,吸引了多位杰出的科研人员加入。此外,实验室还致力于培养杰出青年人才,多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实验室的研究队伍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方面日益完善,形成了跨学科、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

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6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组织了多次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获得了多项专利授权。

研究成果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实验室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了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的现象,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了高性能的发光二极管

碳纳米管合成、器件制备及理论研究

实验室在碳纳米管合成、器件制备及理论研究方面也有突出成绩,首次制备了三维碳纳米管的阵列和图案,并实现了阵列结构的定向、定位生长。

基于C60及其衍生物与共轭小分子的纳米结构材料研究

实验室在基于C60及其衍生物与共轭小分子的纳米结构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制备了C60纳米管,并开发了多种富勒烯纳米管阵列。

二元协同超双疏/超双亲功能界面材料

实验室在二元协同超双疏/超双亲功能界面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研发了具有超疏水和超双疏特性的碳纳米管膜,并成功制备了超疏水阵列薄膜。

分子尺度器件研究

实验室在分子尺度器件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设计并合成了含有发光基团的D-A分子,建立了新型分子荧光开关,并成功制备了基于共轭聚合物的纳米器件。

展望

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将继续探索自然,创造新知识,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实验室将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为己任,发展和推进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中国聚合物网.2024-10-2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招聘启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招聘启事.2024-10-21

钱人元.钱人元.2024-10-2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