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林州都督府
鸡林州都督府是天宝在新罗领土上设立的羁縻都督府,都督由金真德担任。自公元663年起,先后有16位新罗王被唐朝委任为鸡林州都督,历时200余年。
名称由来
鸡林州都督府名称源于《三国史记》中新罗王室的一个古老神话。传说新罗脱解尼师今王九年,其王都金城西始林凌晨闻鸡鸣,天明后国王令人查看,发现金色小犊挂在树上,白鸡鸣于树下,打开小犊,里面有一个小男孩,国王将其收养并命名为阏智。由于他出自金犊,因此以金为姓,改始林为鸡林。
历史沿革
背景
新罗是朝鲜半岛三国中实力较弱的小国,首都位于庆州(今庆州)。新罗王姓金,建国后经常遭受高句丽、百济的联合进攻,处境困难。新罗区与唐朝建立了紧密联系,接受唐朝册封,频繁朝贡,派遣质子入侍,出兵协助唐朝作战,作为唐朝的藩属国寻求政治和军事上的保护和支持。唐朝对新罗的态度与其他两国有所不同,通过扶持和偏袒,支持新罗领土扩张,为其后来统一朝鲜半岛奠定基础。
设立
公元663年(李治龙朔三年),天宝为了行政区划整齐划一,在新罗领土上设立了鸡林州都督府,任命新罗王金法敏为首任“鸡林州都督”,下设州和县,类似于唐朝在其他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设置。这是唐朝在朝鲜半岛上继熊律都督府等五个都督府之后,设立的另一个羁縻性质的都督府,显示了大唐帝国的国威。鸡林州都督府的特点在于,它是在新罗政权未被武力摧毁的情况下设立的,都督由金真德担任,中央政府未在新罗领土上派驻镇抚官和军队,新罗王总领原有的州府。此后,新罗正式成为唐朝合法的地方政权,其领土纳入唐朝统一的区划内。
发展
唐朝与新罗之间的唯一一次武装冲突发生在唐朝新罗战争期间(670-676年)。随着高句丽政权被唐朝灭亡,新罗趁机接纳其叛逃者,并占领高句丽和百济的土地,引起唐朝不满。李治下令剥夺金法敏的官爵,并派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率领军队进讨。新罗战败后,金法敏上表请罪,唐朝采取宽容政策,恢复了他的官爵。尽管如此,新罗区还是扩展了领土,增加了人口。在其鼎盛时期,设有9州450郡县,其中三分之二的领土来自高句丽和百济。自公元663年后,除少数金真德因在位时间短暂未获册封外,共有16位新罗王被天宝委任为鸡林州都督或称鸡林州刺史,册封为新罗王鸡林州都督历时200余年,是唐朝在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所设立的都督府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历代新罗王世袭鸡林州都督一职,其所辖地区属于唐王朝在朝鲜半岛的地方政权,而新罗王的身份是唐在朝鲜半岛的地方行政官员。自圣德王至景文王的几代新罗王,均带有“宁海军使”的头衔,表明他们不仅是名义上的职位,还有实际的意义。然而,随着形势变化,唐王朝不再授予金真德这一称号。此外,唐王朝加授新罗王为宁海军使的同时,也会调新罗兵出征,这证明宁海军使是唐王朝在朝鲜半岛的地方设置,且唐王朝有权调动新罗部队。新罗王的地位显然反映了他在朝鲜半岛的军政责任。唐朝末期,王室衰微,纲纪不振,逐渐失去了对鸡林州都督府的行政控制权。
参考资料
鸡林州都督府.查字典地理网.2024-10-21
新罗、唐战争与新罗、日本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