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村镇,隶属于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地处乳山市中部偏南,东接大孤山镇,南邻乳山口镇,西隔乳山河与乳山寨镇相望,北连育黎镇和午级镇,将城区街道环抱其中,行政区域面积99.9平方千米。
明代洪武年间,夏姓居此立村,以姓名命名夏村。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海阳县。1982年1月,撤销夏村公社恢复夏村镇。截至2018年末,夏村镇户籍人口有39782人。
2018年,夏村镇财政收入5464万元,比上年增长65.8%。实现工业总产值579185千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540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5元。2018年,夏村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
2019年7月,夏村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历史沿革
明代洪武年间,夏姓居此立村,以姓命名夏村。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海阳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属牟海县夏村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属牟海县夏村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属牟海县十四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属乳山县夏村区。
1949年10月,属夏村镇。
1956年2月16日,撤腾甲庄区、石村区、夏村镇,重建夏村区;同年12月,改称夏村镇。
1958年9月2日,属夏村公社。
1982年1月,撤销夏村公社恢复夏村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夏村镇地处乳山市中部偏南,东接大孤山镇,南邻乳山口镇,西隔乳山河与乳山寨镇相望,北连育黎镇和午级镇,将城区街道环抱其中,行政区域面积99.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夏村镇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属丘陵区,海拔多在100米左右;中部和南部为河滨平原,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境内最高峰福山区位于夏村镇北部,海拔244米;最低点位于井子村西北面,海拔4米。
气候
夏村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2007年平均气温12.9℃,年极端最低气温-10.2℃(2月2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3.8℃(7月28日、8月1日);年日照市时数2478.1小时,较上年偏多101.8小时;生长期年平均206天,无霜期年平均208天,最长达218天,最短为170天。
水文
夏村镇境内河流自下初镇北入境,由北而南,入黄埠崖河,全长6.9千米。
自然灾害
夏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涝灾、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雹灾平均7年3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9年7月22日,降雹时间约23分钟,涉及境内桑行埠、东泗、西泗、于家庄、郑家、姜家等22村,受灾面积达1.2万亩: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8年8月,龙卷风造成2.2万亩秋作物受灾,减产65%以上。
自然资源
夏村镇境内已探明可利用矿藏24种。金属矿有黄金、铁、铜、银等;非金属矿为花岗石、大理石,地质储量1亿立方米,可采储量0.1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区一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1114.4万立方米。地表的水质大部分在1—3级内,为重碳酸根类、钙组、镁组第一型水,呈中性或弱碱性(pH值7—8),硬度为4.2—8.4德国度之间、适于饮用及农业灌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夏村镇下辖10个行政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夏村镇下辖15个行政村。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夏村镇下辖36行政村。
1982年1月,夏村镇下辖46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
1995年,夏村镇下辖51个行政村:夏西、夏北、夏南、夏东、战家、阜西庄、西周格庄、东周格庄、黄依台、洼九埠、仇家洼、石村、北江村、南江村、黄埠崖、曹城、张八庄、东秦家庄、官地、桥东庄、草埠、赫家庄、东耿家、腾甲庄、东里村、西里村、岚子、泽口、打磨、高格庄、小、房屋、羊角盘、台依、郑家、簸箕姜家、于家庄、肖家、冷家、东泗水头、西泗水头、西圈、北庄上、庄上、桑行埠、炉上、崔家、官庄、清口涧、井子。
2011年末,夏村镇下辖45个行政村:黄村、二甲、朱家庄、晁家庄、胡八庄、马家庄、林水、西北庄、大王口、石头圈、邢家、胡沟村、邵家、六甲庄、三甲庄、东家、宋家庄、十甲庄、任沟、赫家庄、西泗水头、东泗水头、房屋、阜西庄小疃、战家夼、簸箕姜家、于家庄、炉上、西圈、桑行埠、台依、北庄上、南庄、郑家、冷家、张八庄、清口涧、井子、官庄、东秦家庄、东周格庄、西周格庄、羊角盘、肖家。
截至2020年6月,夏村镇下辖46个行政村。
区划代码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夏村镇总人口3.9万人。另有流动人口1172人。总人口中,男性19330人,占51.9%;女性18770人,占48.1%;18岁以下4349人,占10%;18—60岁28284人,占6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4.9‰,人口死亡率8.9‰,人口自然增长率-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90.4人。
2017年末,夏村镇常住人口为37169人。
截至2018年末,夏村镇户籍人口有39782人。
政治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2年2月上旬,时任山东第七乡村师范学校校长的共产党员于云亭由济南市赴文登区,途经夏村,发展小学教师宋竹庭加入共产党。宋竹庭入党后积极从事党的发展工作。8月,在夏村小学成立了乳山市境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牟海特别支部(后称牟海县委),王心一任书记,宋竹庭、鲁自嘉任委员。至1940年初,境内共建党支部8个。1942年9月,中共夏村镇委成立,刘显品任书记。至1949年底,党支部发展到14个,共有党员72人。1976年底,全镇共有基层党支部59个,党员总数达到788人。2000年底,全镇基层党支部92个,党员人数发展到2340人。镇党委连续10年被威海市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乳山市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
1942年9月,夏村镇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刘显品任镇长。1958年9月2日,取消乡镇建制,成立政社合一的夏村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1967年3月,成立夏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行使原人民委员会职权。1981年1月,夏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夏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2年1月撤销夏村人民公社,恢复夏村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主要有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夏村镇(十四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职工团体有夏村抗日救国会,1945年9月改称职工救国会。农民团体在土地革命时期有夏村农民协会,1942年秋,成立夏村镇农民抗日救国会,1964年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妇女团体在抗战时期有妇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体在抗战时期称夏村青年抗日救国会,1949年9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夏村区委员会,1957年5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夏村镇委员会。1960年成立夏村工商业联合会。1984年4月29日成立夏村个体劳动者协会。1986年成立夏村镇科学技术协会。1987年成立夏村镇计划生育协会。1992年成立夏村镇残疾人联合会。
经济
综述
1978年,夏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20万元。
2000年,夏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4.3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91元。
2009年,夏村镇实现财政收入425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18万元,占年初预算的9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增长8%;到位内资2.8亿元。
2011年,夏村镇财政总收入7800万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9843元。
2018年,夏村镇财政收入5464万元,比上年增长65.8%。实现工业总产值579185千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540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5元。2018年,夏村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
农业
2000年,夏村镇共发展经济作物840公顷,其中干杂果118公顷,优质水果287公顷。建冬暖蔬菜大棚270个,小拱棚840个,主要种植黄瓜、豆角、芹菜、葡萄、韭菜等10余种瓜果蔬菜。2000年,果品产量达到1.2万吨,蔬菜总产量2000吨,总收入6000万元。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为7:3,经济产值比为5:5。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达90%。
2011年,夏村镇有耕地面积5.4万亩,人均0.8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75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4%。粮油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其中,小麦0.9万吨,玉米1.2万吨,花生0.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苹果、大姜。苹果种植面积2100亩,产量10万吨;大姜种植面积1200亩,产量7.63万吨。蔬菜有白菜等,白菜种植面积1750亩,产量6万公斤。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2万头;羊饲养量0.064万只,年末存栏0.087万只;家禽年饲养量80万羽。
工业
2000年末,夏村镇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20家,个体工商户4200个,从业人员1.8万人,年实现税收1000万元,占税收总数的1/3。
夏村镇以啤酒、食品、饮料、化工、建材、机械配件和新型皮革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8.8亿元;工业企业50家,职工3102人。
商业外贸
2000年末,夏村镇个体工商户达到3200户,私营企业86家,个体运输户420家,从业人员870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62亿元,实现总产值2.1亿元,创利税6250万元。
2011年末,夏村镇有商业网点88个,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城乡集贸市场10个,年成交额4亿元。2011年,出口3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主要产品有汽门导管、液压缸、大理石、硅胶销往日本、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地。
金融业
2011年末,夏村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7亿元,比上年增长9%;各项贷款余额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
文化
地名由来
夏村镇因辖区内夏东、夏西、夏南、夏北村统称为夏村而得名。
交通
夏村镇境内有省道S202经过。
社会
教育事业
清末民初,夏村镇所办私塾和私立学校仅3所。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夏村小学成立。1949年,有小学4所,在校生50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40%。2000年,夏村镇有中学3所,小学9所,在校生6000人,教师370人。大中专学生3017名,其中本科生1205名,专科生798名。
2011年末,夏村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00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3所,在校生700人,专任教师1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00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夏村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4%,比上年提高了14%。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夏村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5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5个;各类图书室46个,藏书7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34人。
医疗卫生
1958年,夏村镇卫生院成立,有床位40个。
2000年,夏村镇有达到甲级诊所的卫生室43个。
2011年末,夏村镇有村级医疗卫生室(所)23个,病床60张。专业卫生人员34名,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夏村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85.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夏村镇体育健儿累计取得奥运会金牌1枚,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金牌1枚。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体育先进镇”称号。
社会保障
2011年,夏村镇医疗救助31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66人次,共支出9.4万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00户,人数1005人,支出96万元,比上年增长27%,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长2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家,收养农村五保人员50人。社区服务设施5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3.8万元,使32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3%;基金支出合计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3%。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1万人,参保率98%。
历史文化
夏村镇因辖区内夏东、夏西、夏南、夏北村统称为夏村而得名。
著名人物
冷泮林
冷泮林(1717年—1783年),字若万,号谷,夏村镇冷家村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任江西龙南知县。任职其间,关心百姓疾苦,变卖家私、山峦以资治理。在任多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曾获御赐“半朝銮驾”。晚年升知府,因积劳成疾,赴任途中病发而亡。
邢洛书
邢洛书(1767年—1824年),字范九,号龙图,桑行埠村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武举,授地安门把总。清嘉庆元年(1796年)中武进士,被爱新觉罗·颙琰钦点为蓝侍卫。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八月十五日病卒于位。
宋竹庭
宋竹庭(1911年—1997年),夏村镇北江村人。17岁入保定志存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昭隆
(1930~1992)原名倪文典,小疃村人。出身革命家庭,自幼受革命熏陶,10岁参加八路军。入伍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1945年8月入八路军山东军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进修,结业后任胶东半岛军区记者、宣传干事。1947年11月加入共产党。1950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8年转业后,先后任黑龙江省合江农垦局《农垦报》总编辑、中央农垦部东北农垦总局《东北农垦报》总编辑。1965年调国家第二轻工业部任职。“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政治迫害。1979年后历任国家轻工业部宣传处副处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轻工业报》报社社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等职。1992年11月20日因病于北京逝世。
徐中夫
1916年10月生,石村村人。1938年2月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海阳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代理书记、南海军分区政委、中共东海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荣成县委书记等职。1946年后,相继任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山东省政府外事处副处长、文委秘书长。1955年后相继出任中国驻巴基斯坦、瑞典、埃及、加拿大等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政务参赞。1973年后相继出任中国驻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特命全权大使。1985年12月离休后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
宋星路
1919年12月生,桥东庄村人。1938年7月加入共产党,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4年3月任牟海县各救会会长,1947年任乳山县委书记,1949年任东海地委宣传部部长。1958年后历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处书记、山东省冶金厅厅长、上海第一钢铁厂副厂长、梅山工程指挥部指挥。1981年任上海市冶金局局长。1984年任中共上海市纪委副书记,1986年任中共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常委。
徐洪敏
1924年5月生,石村村人。1945年8月参军,1949年7月加入共产党。先后于胶东军区汽车修理厂、摩托队和烟台运输公司工作。1954年4月调济南汽车配件厂任科长。1956年7月入省干部文化学校学习。1960年7月调济南汽车制造厂任计划科长、副总工程师。1969年10月后历任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生产指挥部负责人、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此期间主持研究开发252军用系列车和162系列黄河车。1982年1月任该厂厂长兼党委副书记。1985年离休。
宋孔广
1928年1月生,清口涧村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东海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翌年10月加入共产党。后编入华东野战军,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孟良崮战役、济南市、淮海地区、渡江、上海战役等战役。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入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学习,翌年任一七九师副政委。1968年出任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军事专家组组长。1971年回国任一七九师政委、师长。1978年进军事学院学习,翌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84年5月离休。
杨洪贵
1928年10月生,房屋村人。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1月加入共产党。先后于乳山九区中队、东海独立团、华东野战军九纵队二四O团和二三八团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务。1954年入南京高级步校学习。1957年3月后历任六十军五四三团团长,国防科工委二十训练试验基地技术学校科长、处长,海军试验基地处长、副部长、部长及第二试验区司令员。1984年离休。
崔嘉鸿
1930年8月生,崔家村人。1948年10月于新华药厂先后任计划科长、办公室主任。1949年2月加入共产党。1956年调轻工业部医药局工作,后转化学工业部历任科长、副处长、干部部副部长、组织部部长、人事司司长等职。1985年7月,任中共化学工业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兼机关党委书记。1993年9月离休。
徐本顺
1935年12月生,台依村人。1960年10月加入共产党,1961年7月于曲阜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数学家。1974年12月起先后任该校学报编辑部编辑、主任编辑、主编。1987年开始兼任数学方法论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发表数学研究论文近百篇,编写《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中的美学方法》等数学专著40余部。曾任山东省高等师范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潜在科学研究员等职。其传略被收入《世界数学家名人录》。
荣誉称号
2006年5月29日,夏村镇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环境优美镇”。
2020年5月,夏村镇入选2019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镇。
参考资料重磅 | 山东公布2019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街道)名单,这149 个.山东发布-今日头条.2021-05-26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5-26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名录.生态环境部.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