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刚教授,男,1965年12月出生,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200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5年分别被聘为教育部和科技部国际合作组专家,2006年被聘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环境科学与技术部专家,主要研究大气、水、土壤、生物体中有机污染物。
人物经历
2009-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2008-2009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
2001-2008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1998-200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主任。
1993-1996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
2005年分别被聘为教育部和科技部国际合作组专家。
2006年被聘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环境科学与技术部专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大气、水、土壤、生物体中有机污染物。
主要贡献
教材
《大气环境监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8万字(主编),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
《食品污染与监测》,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0万字(主编),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
《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与监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作者)。
专著
《环境与癌》,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万字(独著)。
《中国重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5万字(第一作者)。
专辑
《中国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国内核心期刊,1998,10万字(第一作者)。
《中国重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5万字(第一作者)。
《中国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球化学》专辑, 地球化学编辑部,1998,10万字(第一作者)。
合著
《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和监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0, 6万字。
《居住环境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万字。
论文
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黑色页岩形态硫的分离和同位素指示意义, 科学通报, 1998,3千字。
2.吐拉盆地侏罗系油砂和沥青的发现及其意义。科学通报,1998,4千字。
3.北京市部分地区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源探讨。环境科学研究,2001,第三期。
4.北京石景山区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特征与成因。环境科学研究,2001,第二期。
5.利用干酪根核磁共振研究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热演化程度,地质地球化学,1998。
6. 化石燃料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对北京大气的影响. 地学前缘, 2000, 2千字。
7.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种褐煤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北京大学学报, 1998, 4千字。
8可吸入颗粒物(PM10)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第二期。
9.Redox Reactions Hydrocarbonsand MineralOxidants:A Mechanism forSignificant Porosity Enhancement Sandstones:Discussion.《AAPG》.1998。
10.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of 硫 isotopes and separation ofspecies in black shales of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
11.Effect of hemicellulase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structure of 几丁聚糖《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03.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