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县
晋朝太康六年(285年)在秦东城县的乌江亭地置乌江县(治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属扬州淮南郡(治寿春镇,今安徽寿县城关镇)。永兴元年(304年),属扬州历阳郡。
地方历史
刘宋大明五年(461年),乌江县为临江郡治。改属南豫州(治历阳)。永光五年(469年),撤临江郡,乌江县改属历阳郡。
梁太清三年(549)七月后,乌江县入东魏。属谯州(改治滁州市,今滁州市区)临滁郡(治葛城,今江苏江浦县东葛镇)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乌江县直属和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和州为历阳郡(治历阳),乌江县属历阳郡。
唐朝代隋,改郡为州。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改历阳郡为和州(仍治历阳,今历阳镇),乌江县仍治今乌江镇)属之。
天宝(742年),和州改为历阳郡(仍治历阳)。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历阳郡改属淮南节镇(治扬州市)。二载十二月,历阳郡复名和州。乌江县仍治今乌江镇)属之。
907年四月唐亡,乌江县属吴国和州(治历阳,今为镇)。
937年)十月,南唐代孙吴,乌江县属德胜军(治合肥市,今为市)和州。
958年二月,后周克淮南14个州与南唐划江为界。乌江县属保信军和州(仍治历阳)。
入北宋乌江(仍治今乌江镇)淮南道和州(治历阳)。至道三年(997年),改淮南道为路(治扬州,今为市)。
南宋乌江(仍治今乌江镇改属淮南西路(仍治扬州市,今为市)和州(治历阳)。
元至元十五年(1278)正月,升和州为路(仍治历阳)。二十八年正月,降和州路为州。乌江属之。
吴二年(1368年)正月,改元明洪武,乌江属江南行省(治应天府,今南京市)庐州府(仍治合肥市,今为市)和州(仍治和县,今为镇)。不久,撤销乌江县,并入历阳县。
到了秦时,乌江已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项羽西渡伐秦,由此过江,《史记》曰:“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东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东阳,在今天长县西北,离乌江不远,可以推断,项羽西渡,该由乌江渡江。战败逃亡,又“乃欲东渡乌江”,应是老马识途。汉兴,作为地域,人口不断增加;作为下游渡口也越来越重要。《太平寰宇记》载:“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仁乌江以讨吴。”《钦定续通典》载:晋朝“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於东城界置乌江县。”当时的乌江县大体上由东城地域析出,也包括堂邑的一部分地域。江浦县县志载:“晋太康六年,于县境西南置乌江县,治乌江镇,隶扬州淮南郡,领今县城以西地区。”对照和县志书《历阳典录》,“乌江令,二汉无,晋书有,太康地志属淮南”,“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分淮南阳郡之乌江、历阳二县置历阳郡”即太康六年(公元285年)至永兴元年乌江与历阳均属淮南郡,到永兴元年乌江县就归属历阳郡了。从此乌江、乌江县就和历阳、和州密不可分了,因为乌江离历阳的距离毕竟只有二十公里。两晋,乌江县一直属历阳郡。
南北朝时,征战连年,更替频繁,长江沿岸更是用兵之地,乌江的建置也多变。
刘宋:“刘彻大明五年(公元461年)以乌江并怀德二县立临江郡,刘子业永光元年(公元465年)省临江郡,怀德即住郡汉乌江还本。”“永初十年(公元421年)公淮东为南豫州……”临江郡及乌江县属南豫州。
齐:“南豫州,历阳郡,历阳、龙亢、雍邱。”,“临江郡,乌江、怀德、赞部,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罢并历阳后复置”,“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太祖以两州损费甚多省南豫。永明二年(公元484年)割扬州宣城、淮南市,河南省历阳、谯、庐江县、临江六郡复置宣州古城。”临江郡及乌江县仍属南豫州。
梁:“乌江梁置江都郡。”
陈:“乌江县陈改为临江郡。”
北齐:“历阳郡后齐六和州。”,“乌江县齐改为齐江郡。“”梁末,侯景乱。江北之地,尽属高齐,六为和州。改临江为齐江,以和州领历阳,齐江二郡及后又省齐江并乌江并入历阳一郡。“
北周:“大象初(公元579年),尽取陈江北地并入历阳。”,“乌江县周改为同江郡。“
隋:“乌江县……开皇初(公元581年)郡废大业初置属历阳郡,有六合山。”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南北朝这160年里,乌江有120年(公元461年至公元581年)的郡治历史。名称、建置的变化均与战争胜负、地域易主有关。临江、扬州市、齐江、同江,郡名都有“江”字,这充分说明乌江在南北朝时,作为长江渡口、沿江屏障的战略地位之重要。
隋、唐:乌江县均为县建置属历阳郡或和州。《新唐书·地理志》云:“和州历阳郡上……乌江县上……”。
五代十国:乌江随和州先后属吴、南唐、周。“吴、南唐、周有。”,“和州领县三,历阳旧县、乌江旧县、含山旧县。”
宋:乌江属和州。《宋书·地理志》:“和州上。……南渡后为姑孰、金陵藩蔽。……乌江县中。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废为镇,七年(公元1137年)复。”
元:乌江属和州。《元史·地理志》:“和州中……乌江县中……”
明:裁为镇。《明史·地理志》:洪武初(公元1368年)省州(指和州)入县。二年(公元1369年)复改县为州,乃属庐州府。七年(公元1374年)……东北有乌江废县。……”从此乌江县就成了镇的建置。乌江从太康六年到洪武初共有1083年治县历史。明、清一直为镇建制,属和州或历阳。
明初,乌江废县为镇后,其地域也就不是原乌江县地域,大致缩小到现和县乌江镇地域。《江浦县志》载:“明初乌江县入和州,属庐江府;……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划和州遵教、怀德、任丰、白马4乡及六合县孝义乡,滁州丰城乡置江浦县”。所划出的地域正是今江浦县城以西至驻马河边原乌江县的大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