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玑衡抚辰仪

玑衡抚辰仪,又称精密赤道浑仪,是中国清代制造的重要天文观测仪器之一。该仪器由爱新觉罗·弘历下令铸造,历时十年,自乾隆九年(1744年)开始制造,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完成,重约五吨,高3.36米。玑衡抚辰仪的设计和制造体现了当时中国冶金技术和雕刻艺术的高水平。仪器由子午双圈、赤道经圈和游旋赤道圈、双层赤经圈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赤经差、赤纬和真太阳时。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期间,玑衡抚辰仪曾被掠夺至德国,后于1921年归还中国,目前陈列于北京古观象台。

形态特征

玑衡抚辰仪的观测部分由一根南北正立的“子午双圈”构成,双圈通过铜枕固定,其中线代表子午正线。双圈内部包含两个并排的“赤道圈”,外部的赤道圈固定在子午双圈上,两端由龙柱支撑,而内部的赤道圈则连接在极至圈上,能够沿着赤道面移动,被称为“游动赤道圈”。最内部的圆环是“赤经圈”,通过空心铜轴连接在子午双圈的极点上,能够围绕铜轴旋转。空心铜轴中部设有窥管,前端带有十字丝装置,用于提高观测精度。整个观测部分由精细雕刻的云座和龙柱支撑。

参考资料

玑衡抚辰仪.唐河县博物馆.2024-10-31

玑衡抚辰仪纪念碑在斯洛文尼亚落成.百家号.2024-10-31

玑衡抚辰仪的“孪生兄弟”,如何还原古代仪器的“原汁原味”.百家号.2024-10-3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