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梭罗草

梭罗草(学名:Roegneria thoroldiana)是禾本科鹅观草属下的一个种,也被称为Kengyilia thoroldiana。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省区,特别适应于寒冷干旱的高寒草原生境。梭罗草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是优良的牧草,同时对于草地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形态特征

梭罗草植株低矮,密丛;秆高12-15厘米,具1-2节,紧接花序以下平滑无毛。叶鞘平滑无毛,疏松裹茎;叶片内卷呈针状,长2-5(分蘖叶片长可达8)厘米,宽2-3.5毫米,上面及边缘粗糙,近基部疏生软毛,下面平滑无毛。穗状花序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小穗紧密排列,颖圆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至具短尖头,具有柔毛尤以上部为多,外密生柔毛,内稃稍短于外稃,脊上部具硬长纤毛,下部其毛渐短,至基部则渐渐消失;花药黑色。花果期7-9月。

主要变种

疏穗梭罗草(Roegneria thoroldiana (Oliv.) Keng var.laxiuscula (Melderis) H. L. Yang)与梭罗草的主要区别在于:穗状花序疏松,长5-7.5厘米(芒除外),颖不具长毛而于中脉粗糙,外稃具芒长5-7毫米。分布于中国西藏。生于海拔4750米处湖岸。

生长环境

梭罗草生于山坡、草原、河谷、沙地以及青海环湖地区。梭罗草抗旱、耐寒,抗风沙,耐盐碱,极适应于寒冷干旱的高寒草原生境,土壤以高山草甸原土和固定风沙土为主。海拔3300~5000米的 草地土壤以高山草甸草原土和固定风沙土为主,成土母质以冰、坡积、湖积及洪冲积物为主,质地为砂砾质至粗砾质。

分布范围

梭罗草集中分布于中国甘肃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东南部、四川省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青海省梭罗草广泛分布于三江源区的唐古拉、曲麻莱、玛多、治多、杂多、囊谦、玉树等地区。

繁殖方法

梭罗草繁殖方式以播种繁殖。 梭罗草播种量为75克/15平方米,手撒条播,行距20厘米,播种地点为中国藏北高寒那曲地区。播种前施农家肥。

栽培技术

播种后覆土轻度镇压。播后梭罗草播种后20天出苗,牧草在种植当年均能正常出苗,种植当年完成分蘖(枝)期,能够安全越冬,翌年完成生育期,快速的返青生长。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

梭罗草叶质柔软,叶片多,茎秆不粗硬,茂密繁盛,产草量大,可食性高,是优良的牧草; 尤其是孕穗前的梭罗草,茎叶柔嫩,适口性好,马、牛、羊、兔、鹅等多种牲畜家禽均喜食,故以利用其青草期放牧为宜。

生态价值

梭罗草具下伸或横走根茎,固土能力强,抗旱和耐寒,抗风沙,耐盐碱,极适应于寒冷干旱的高寒草原生境,是中国三江源区高寒草原适宜生长的乡土草种。梭罗草群落总盖度为45%,而梭罗草的盖度可达18%,频度60%,高度20-30厘米,产量可达1千克/平方米。(干质量)。各项生态评价指标仅次于优势种紫花针茅和青藏苔草可见其在高寒草原群落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高寒草原的生态草种,梭罗草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对于缓解三江源高寒草原地区适宜草种极度缺乏的严峻局面,乃至促进该地区草地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以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