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茵陈茶

茵陈茶是一种生长在山坡和路边的植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植物,茎直立,高度约为0.5至1米,基部木质化,表面呈黄棕色,并具有纵条纹,多分枝。在幼时,整个植物覆盖着褐色丝状毛,但成长后几乎无毛。茵陈茶的叶子呈1至3回羽头深裂状,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覆盖;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毫米;上部叶子的羽头分裂,有3裂或不裂的情况,几乎无毛。它的花序呈小而多的头状,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有3至4层,无毛,外层呈卵形,内层呈椭圆形,中央为绿色,边缘为膜质。花朵为黄色,管状,外层花有3至5朵,为雌性且能够生育,内层花有5至7朵,为两性但不育。茵陈茶的瘦果呈长圆形,长约0.8毫米,无毛。它的花期在9至10月,果期在10至12月。 茵陈茶的采制方法是在春季,当幼苗高度达到6至10厘米时进行采收,去除老茎和杂质后晒干。它含有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和芳香油,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茵陈二炔(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和氯原酸等。茵陈茶在传统药茶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主要价值

主治功能

气味: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疹瘙痒。

原料为茵陈蒿,茵陈对人体结核分枝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等有明显效果。《本草纲目》载:“茵陈除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并说菌陈生食或做饼、羹皆宜。茵陈生食即把茵陈切细加调料凉拌。茵陈饼是把茵陈切碎,加入面粉中做或菜饼,或烙或烤或蒸,食之松脆芳香。茵陈蒿羹是把茵陈切成1厘米长小段,入滚水中加调料,淀粉做成汤羹。若把茵陈煎汁加米煮成粥,名茵陈粥:味清香宜人。中医认为,茵陈气味苦、微寒,入脾、胃、肝、胆经,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利胆退黄要药。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煎剂及醇浸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有降压、利尿作用。煎剂有强力解热作用,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壁脂质堆积。其所含的芳香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皮肤病原性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肝炎患者,多食欲不振,用本品与大米熬粥服食,寓补于治,药食同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加白糖同用,既可保护肝脏,又可矫正茵陈蒿味苦之弊,有利于患者康复。茵陈粥宜稀薄为宜,中焦虚寒者不宜选用。

做法及要诀

茵陈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说明

功效:

1.清热,退黄,利胆。

2.适用于乙型肝炎,症见尿黄、目黄、肤黄。伴有身疲体乏、食欲不振等。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