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博物馆藏品登记

博物馆藏品登记是指对藏品的入藏、收存、提用、进出统计、残损注销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的记录和管理。这一过程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登记工作,如原始登记、系统登记、藏品编号和辅助登记。

登记账簿

博物馆藏品登记对于藏品的安全保管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评估藏品质量和履行国家文化财产保护责任的基础。为了确保藏品登记工作的有效实施,博物馆应当建立一系列完整的登记账簿,其中包括藏品登记簿、藏品分类登记簿、参考品总登记簿、借出品登记簿以及复制品登记簿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藏品总登记簿,它是博物馆收藏物品的最基本财产清单。

原始登记

原始登记是在藏品进入博物馆之初所进行的首次登记程序。这项工作涉及填写各种物品接收单据、凭证,并将其详细信息录入《原始登记簿》。这些单据和凭证包括接收拨交物品的清单、捐赠或购买物品的收据、借入或寄存物品的借据等。登记的信息涵盖物品的来源、价格、捐赠人或借寄单位等细节。《原始登记簿》作为博物馆藏品的初始记录,包含有入馆日期、入馆批号、名称、尺寸、来源、现状、件数、价值等关键信息。

系统登记

系统登记是在藏品经过科学鉴定并确认其收藏价值之后进行的正式登记。博物馆藏品管理部门负责将每一件藏品逐一录入《藏品总登记帐》《藏品分类登记帐》,而未被认定为藏品的物品则会被录入《资料品或参考品登记簿》。《博物馆藏品总登记帐》作为国家科学文化财产的法定记录,具有法律效力,须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和长期保存。《博物馆藏品分类帐》则是根据不同类别的藏品及其存放位置而设立的特定账册。《资料品或参考品登记簿》用于记录那些虽然未能成为藏品,但仍可用于科研和展览辅助的物品。

藏品编号

藏品编号是为每一件藏品分配的独特标识符,分为藏品总登记编号和藏品分类编号。后者除了数字代码之外,还会使用特殊符号来区分藏品的不同类型,形成藏品的代号。藏品编号一旦确定,通常会通过标签或直接书写的方式标记在藏品本身上,以方便日后查找和管理。在标注编号时,必须遵循不损害藏品的原则。

辅助登记

辅助登记是为了追踪藏品的借出、借入、损坏、修复、注销等特殊情况而设立的额外记录。这些记录构成了藏品总登记帐的补充证明。常见的辅助登记账册包括《藏品借出登记册》《藏品寄存登记册》《藏品借入登记册》《藏品修复登记册》《藏品注销登记册》等。在这些账册中,需要详细记录藏品的相关信息,如名称、登记号、借出或借入的时间、单位、完好程度、原因、来源或去向等。对于藏品的修复情况,还需要特别说明修复的原因、部位、原状,并提供相关照片。所有借出、借入和修复操作都需要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审批意见。若藏品离开博物馆,则需要加盖公章。藏品注销登记需要明确藏品名称、注销原因、编号、日期等信息,并获得相应级别的主管部门批准。注销完成后,相关信息应返回至《藏品总登记帐》和《藏品分类帐》中。

参考资料

浅谈博物馆藏品登记著录相关法律规定.中国美术馆.2024-10-28

关于博物馆藏品登记的几点认识.松原市博物馆.2024-10-28

藏品接收流程及登记制度.世界语博物馆.2024-10-2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