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边山遗址位于中国福建省闽侯县竹岐乡春风村西南庄边山,面积近2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56年被发现,1960年试掘,1982~1983年进行大面积发掘,出土了一批石、贝、陶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庄边山遗址是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1961年5月10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遗址。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庄边山遗址的历史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遗址简介
庄边山遗址位于闽侯县竹岐乡春风村西南庄边山。遗址东西长约19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1956年发现,1960年试掘,开探沟3条,发掘面积78平方米;1982~1983年进行大面积发掘,开探方114个,揭露面积近3000平方米,出土一批石、贝、陶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文物石器以石为主,少量为凿、斧、镞等,贝器有和刀两类;陶工具为陶拍、纺轮及小网坠,陶制器具有釜、罐、壶、豆、、碗、杯等,陶质主要为灰、黄砂陶和黑、灰泥陶;属新石器时代。
文化内涵
庄边山遗址如同昙石山遗址一样,文化层中包含大量丽文蛤壳,文化内涵与昙石山遗址类似。庄边山遗址文化堆积划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出土的生产工具以小型石锛为主,陶器以泥质灰黑陶和夹砂陶为主,有釜、罐、壶、豆、碗、杯等,与昙石山遗址的中层下层相一致,同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上层出土的陶器以色陶衣的橙黄陶和灰色硬质陶为主,还有一定数量软陶泥,文化面貌与福清东张遗址中层相近。上层出土的生产工具与下层基本相类,陶器却有明显特点,主要为橙黄陶和灰硬陶,器物种类以及纹饰也不尽相同,属青铜时代。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