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喀尔喀右翼部

喀尔喀右翼部

喀尔喀右翼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叶,当时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代孙巴图孟克统一了蒙古各部,并继承了汗位。他将喀尔喀万户分封给了他的两个儿子阿尔楚博罗特和格埒森札,分别形成了漠南内五鄂托克旗喀尔喀集团和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后者后来被称为“喀尔喀多伦和硕”,分为东、西、中三路,由三位汗统治。

形成与发展

巴图孟克的第三个儿子诺诺和伟征诺颜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为爱新觉罗·阿巴泰的人物,他是中路土谢图汗的祖先。阿巴泰的孙子衮布被授予土谢图汗称号,成为了喀尔喀三大封建领主之一。此外,还有其他家族成员如昂噶海、喇琥里等,他们的后代也成为了喀尔喀中路台吉,隶属于土谢图汗。

清朝时期

顺治年间

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二月,达赖诺颜的长子本塔尔及其兄弟们率领一千余户人马归附清朝。同年三月,清廷册封本塔尔为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统辖其部族,并赐予他们塔尔浑河及艾布盖河流域作为牧地。本塔尔的驻地位于塔尔浑河畔,拥有四个爵位,分别为亲王、郡王、贝子和镇国公。自此,喀尔喀右翼部正式成立,称为达尔罕贝勒旗,其王公传承了十数代,历时约296年。

乾隆年间

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札萨克多罗达尔罕贝勒拉旺多尔济的请求下,清廷明确了喀尔喀右翼部的牧地边界,以防止边界争端的发生。随后,清廷发布了详细的边界文书,并附带地图。根据历史档案记录,喀尔喀右翼部的边界包括北部与喀尔喀莫日根王旗的卓索图山一棵树(干查毛都)、西部与茂明安和乌拉特三公旗的阿布日勒陶古思、德日斯图陶海、南部与归化城土默特的格楚敖包、哈土玛勒河、陶思图敖包以及东部与四子部落、乌力敖苏、白头花等地接壤。

参考资料

清朝蒙古亲王有二十余人,降封后仅剩12人,与宗室亲王有很大不同.新浪看点.2024-11-24

喀尔喀右翼部.查字典地理网.2024-11-24

最全最系统的喀尔喀右翼部落旗(达尔罕贝勒旗)历史(连载之一).手机凤凰网.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