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紫堇(学名:Corydalis temulifolia Franch.)是罂粟科紫堇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壮,密盖以残枯的叶基。淡红绿色,不分枝或分枝,具叶。叶片轮廓三角形,总状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端,花大,紫蓝色;萼片鳞片状,早落;子房线形,蒴果线状圆柱形,近念珠状。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纤细,具多数纤维状细根;根茎粗壮,密盖以残枯的叶柄基。茎2-3,淡红绿色,5棱,不分枝或分枝,具叶,有时被微柔毛。基生叶数枚,叶柄长6-14厘米,通常粗壮,基部膨大,叶片轮廓三角形,长4-10厘米,二回三出羽状全裂,第一回全裂片具长柄,宽卵形至三角形,第二回全裂片具短柄或近无柄, 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急尖,基部顶生者楔形,个别植株中部分叶片顶裂片多少深齿状或再分裂成狭矩圆形锐尖的更小裂片,侧生者通常两侧不对称,边缘上半部为圆齿状锯齿,齿端具小尖头,下半部全缘;茎生叶2-4枚,与基生叶同形,但叶片较小和具较短的叶柄。总状花序生于茎及分枝先端,长3-7厘米,多花,排列稀疏;苞片卵形或倒卵形,上半部具圆齿状锯齿,下半部全缘;花梗粗壮,劲直,长于或等长于苞片。萼片鳞片状,撕裂状分裂,早落;花瓣紫蓝色,平伸,上花瓣长2.5-3厘米,花瓣片舟状菱形,先端具小尖头,边缘开展,背部鸡冠花状突起矮且短或无,有时则高且宽,变异较大,距劲直,圆锥形,略短于花瓣片或与之等长,下花瓣匙形,长1.5-1.8厘米,花瓣片小,先端具小尖头,边缘开展,背部具鸡冠状突起,爪狭楔形,长为花瓣片的3-4倍,内花瓣提琴形,长1.3-1.6厘米,花瓣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具短尖,基部平截,具1侧生囊,背部具鸡冠状突起,爪线形,上端弯曲,长为花瓣片的2倍;雄蕊束长1.2-1.5厘米,花药小,花丝披针形,蜜腺体贯穿距的1/3-1/4,先端棒状;子房线形,长1-1.2厘米,胚珠约20枚,花柱短,长约为子房的1/4,柱头双卵形,具10个乳突。蒴果线状圆柱形,长4-5厘米,粗1.5-2毫米,劲直,近念珠状。种子近圆形,直径1-1.5毫米,黑色,具光泽。花果期3-6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800-2700米的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下、灌丛中或溪边。
分布范围
分布于陕西省南部、甘肃省东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省东部及北部,即秦巴山区。
亚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是叶小裂片通常较大,常仅二回三出全裂,第一回裂片菱状卵圆形,渐尖,边缘多为浅圆齿;花瓣无鸡冠花状突起。
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南部和西南部、贵州省、云南省东南部,生长于海拔1300-2700米的林下、林缘、灌丛中或沟边、路旁。越南北方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