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墩遗址位于安徽石塘镇龙城村仓城自然村北50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墩高5米。采集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有陶片和石,陶片多为夹砂红陶,素面较多,器型有鼎足。商周遗物仅有陶片,以夹砂和泥制红、灰陶为主,另有印纹硬陶,纹饰有绳纹、叶脉纹,器型有鬲足、罐等。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8日被评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调查发现后,先后共发掘四次,共揭露面积550平方米。
历史发掘
大城墩遗址1979年调查发现后,先后共发掘四次。第四次发掘250平方米,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文化遗存。1979—198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4次发掘,共揭露面积550平方米。
文物遗存
大城墩遗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大城墩遗址位于含山县城西北约15公里,是长方形的台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高出周围农田约3米。依遗址的形状,分东区、中区、西区三个部分。
文物保护
2014年3月13日,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的“省保”文物单位大城墩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公开招标,此次公开招标的遗址规划保护面积约2.7万平方米。
文物价值
大城墩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江淮平原古代文化、中原古代文化与江南古代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以及探索淮夷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还进一步论证了中华民族发源地不仅在黄河流域,长江下游腹地也是祖先发源地之一,对人类发源发展和古代冶炼技术等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大城墩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聚落遗址,还是古代的兵工厂,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包含有相当于仰韶、龙山、二里头时期以及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及隋唐等若干时期的文化。出土文物主要有:陶鼎、豆、碗、杯、石斧、卜骨、玉、炭化稻谷、冶炼埚,特别是炼铁铸铜的“坩埚”是全国唯一最完整的一个,该遗址有大面积红烧土层。
地理位置
大城墩遗址位于安徽石塘镇龙城村仓城自然村北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