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开发是一种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思想,也被称为增量式开发。它强调在软件发布不同版本的过程中,每次发布的功能都应该是逐渐增加的。
定义
增量开发,又称增量式开发,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常见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软件开发人员首先开发主要功能模块,然后再逐步添加次要功能模块,最终形成符合需求的软件产品。例如,开发类似于Word的软件时,应首先实现文件管理(保存、读取文件)、基本编辑功能、打印等功能,而其他不太常用的功能则可以在后期开发。增量式开发的核心理念是将大型程序分解为多个较小的模块,然后依次对每个模块进行开发,最终将这些模块整合为完整的软件产品。采用增量式开发,倾向于创建更小的方法和更具内聚性的类。这种方法鼓励频繁评估代码质量和进行微调,而非一次性编写大量代码。
进展的可见性
增量开发的优点之一是能够显著提升开发进程的可见性。由于每一步增量都会实现一个或多个最终用户的特定功能,因此系统会在逐步累积的增量中增长。例如,在早期增量结束时,开发人员可以自信地表示,系统的20%已经100%完成,而不是简单地猜测系统完成了20%的工作。
智能控制
增量开发还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通过引用透明性,它可以确保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实现智能控制。当后续增量中待实现的函数子规范被嵌入当前增量流程逻辑中时,这种特性使得系统能够在不回溯的情况下根据其子规范实现。这意味着不需要重做之前的增量,从而提高了效率。
增量系统集成
净室增量式开发允许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实现引用透明的用户函数增量的连续集成。由于每一步增量的设计基于已验证的子规范和前期增量已测试的接口,因此几乎不会出现深层的设计和接口错误。良好的定义增量贯穿于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使系统在良好定义的增量中不断发展。测试和验证工作从开发周期的早期就开始了。
连续质量反馈贯穿统计过程控制
净室增量式开发为统计过程控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一个净室增量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周期,包含了规范、开发和新用户函数的验证,再加上迄今为止所有已工作的测试。通过将过程的每一次迭代的性能测量与性能目标进行比较,净室软件团队可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之中。如果标准不符合预期,开发团队可以从增量中收集执行数据,识别问题所在,并在必要时调整项目计划或修改软件开发过程,以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用户使用中不断的功能反馈
增量开发还有助于用户对正在开发的系统的执行功能进行及时的反馈。由于增量在系统环境下运行并代表了用户功能的一部分,早期的增量可以通过用户对系统功能性与实用性的检测来获取反馈。这种反馈有助于避免开发出失败的系统,并帮助构建用户满意的最终产品。
变更的适应性
增量开发还能适应系统需求和项目环境中的变化。在每一步增量完成后,系统需求的变化可以被评估,并根据当前规范和增量设计进行处理。如果变化不影响现有的增量,它们通常会被纳入现有增量开发计划,并可能对进度和资源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果变化影响到了已完成的增量,通常会对系统开发进行自顶向下的修改,尽可能重用已有的增量代码,并根据所需进度和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
进度与资源管理
在增量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项目资源可以以可控的方式进行分配。可用进度是决定待开发的增量及其规模的因素之一。在较短的进度中,小型增量可以帮助在增量交付与认证组之间保持充足的时间间隔,以便进行有序的测试过程。然而,这可能会给项目开发团队带来更大的设计和实施压力。进度和复杂性的权衡可以体现在增量开发计划中。此外,来自后续增量的反馈还可以为过程和产品性能的目标度量提供管理,以适应开发和测试中的不足和意外收获。
参考资料
【全文】解读新思维丨什么是增量开发.手机新浪网.2024-11-06
什么是增量开发.什么是增量开发.2024-11-06
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式有哪些软件开发的模式有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一叶知秋网络技术分享博客.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