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油!向未来

《加油!向未来》,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2016年7月推出的中国首档科学实验类节目。截至2024年2月,该节目共播出了三季。

《加油!向未来》第一季共11期节目,第二、三季各有12期节目,由撒贝宁担任全部三季主持人,尼格买提·热合曼担任第二、三季主持人。该节目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大型室内外科学实验转为益智答题,在权威科学工作者和团队的协助下,通过答题比拼的方式让观众了解科学实验原理。同时,主持人会和嘉宾共同参与实验验证,由此来让观众看到视觉奇观,呈现出科学之美。其中,该节目在第三季时推出了为期21天的“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实验”,引发了网友热议,孵化出的小鸡经网友取名为“小茶缸”。

2018年4月,《加油!向未来》荣获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

节目背景

《加油!向未来》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2016年暑期档推出的科学实验节目。节目中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大型室内外科学实验转为益智答题。第一季节目中每期会有两位经过甄选并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普通人和明星组队答题比拼,并与主持人共同参与实验验证,通过科学实验来让观众看到视觉奇观,呈现出科学之美。同时制片人王宁表示,希望通过一个个或有趣、或惊险的科学实验来展现科学之奇、科学之美、科学之趣、科学之用,让观众感受到“好玩的、友善的科学”。

节目形式

节目制作

节目的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升级,赛制转变为纯素人比拼答题模式,除了精彩绝伦的科学实验,还有学霸与学霸之间的巅峰对决:30位“未来队”的未成年科学爱好者PK30位“加油队”的成年科学爱好者。在科学工作者和团队的鼎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节目将继续以最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科学实验,以最浅显易懂的形式解释科学原理。

节目第三季又采取了全新赛制。新一季加油赛制升级为挑擂赛,24位选手各自为战,每期三轮,每轮一道实验猜想题,五道线索题。两名选手出战,胜者进入下一轮,败者回归猜想团。由猜想团中成绩最优者接力出战,两轮对战后,得分最高者将进行1VS23的终极挑战。最终得分最高的前两位,将站上下一期首轮的挑擂台进行比拼。

(注:更多各季相关内容请查阅词条《加油!向未来第一季》、《加油!向未来第二季》和《加油!向未来第三季》。)

节目赛制

节目第一季采用“明星+素人”的形式嘉宾分为未来队和加油队,大家一起探索科学奥秘,面对节目组设置的重重难关,嘉宾除了要选出答案,更要现场亲身验证,大气压强摩擦力、力的相互作用等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都出现在节目实验中。

节目的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升级,赛制转变为纯素人比拼答题模式,除了科学实验,还有学霸与学霸之间的巅峰对决:30位未来队的未成年科学爱好者PK30位加油队的成年科学爱好者。

节目第三季加油赛制升级为挑擂赛,24位选手各自为战,每期三轮,每轮一道实验猜想题,五道线索题。两名选手出战,胜者进入下一轮,败者回归猜想团。由猜想团中成绩最优者接力出战,两轮对战后,得分最高者进行1VS23的终极挑战。最终得分最高的前两位,站上下一期首轮的挑擂台进行比拼。

创作团队

主持团队

节目列表

第一季:请查阅词条《加油!向未来第一季》“节目列表”板块。

第二季:请查阅词条《加油!向未来第二季》“节目内容”板块。

第三季:请查阅词条《加油!向未来第三季》“节目内容”板块。

参演嘉宾

以上参考资料:

第一季明星嘉宾

以上嘉宾名单仅包括参与答题对抗的明星嘉宾,参考资料:

第二季明星嘉宾

第三季明星嘉宾

以上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获得荣誉

播出信息

资料来源:

收视率

《加油!向未来第一季》CSM52城收视率

《加油!向未来第二季》CSM全网收视率

《加油!向未来第三季》CSM全网收视率

节目评价

作为国内首档科学实验类节目,《加油!向未来》将“专业性”的科学搬上了“娱乐化”的舞台,用最生动、最可感的方式展现出科学的“奇”“美”“趣”“用”。以百姓关切的话题作为突破口,甄选具有时代感、代表性的科学实验项目,在体现我国科技前沿水准的同时,再用趣味性和悬念感引人入胜,最终将科学道理娓娓道来,为的就是能够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示科学的快乐,用更加生动可感的方法探索科学的奥秘。在每期节目播出前,还将推出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希望能够带动全民参与,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

凤凰网评:作为一档科学类节目,《加油!向未来》还将请多位科学家参与到节目中,让他们一起作为普及科学的“先行兵”,使更多的人关注科学,并提高他们对科学的感兴趣程度。通过互动的方式挖掘出科学本身的趣味性,引发全民嗨科学的热潮。

总体评价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社处长徐雁龙评:做科普就是做良心活。真的融媒体更加强调品质,东西很容易出手,但产生效果和产生正向效果会越来越难,这一方面《加油!向未来》做了一个典范。

科技部办公厅副巡视员、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吕静评:在科普类节目中,趣味性很重要,做的再科学、再严谨、再好,没有人看,传播不开等于零。《加油!向未来》用趣味性吸引人,在专业方面,做到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具像化的表现形式有机的融合,同时节目体现一种人文的关怀、人性的光辉,推进社会对很多事情形成共识,科普不只是科普知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昌凤评:科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的想象的延伸,也可以说是人的愿望的实现,所以观众有多大的愿望才可能有多大的探索,从这个角度来说,《加油!向未来》做了一个很好的连接,这个连接是从想象力开始的,节目给了孩子们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有些观众看了也是饶有兴趣。

《科技文摘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评:《加油!向未来》很好地把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探究科学、欣赏科学、传播科学的目的。

分季评价

新浪娱乐评:《加油!向未来第一季》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科学,除了精度越来越高的仪表冷机器,还有切身可感、可观的人文关怀。

《科技文摘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评:优秀的电视科普节目一直比较稀缺,《加油!向未来第一季》以生动有趣的实验互动形式呈现,让观众耳目一新。电视科普节目如何准确、形象地在表现科学、传递科学,有着很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加油!向未来第一季》则很好地将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融合在一起,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创新尝试,让观众们值得关注和点赞。进入到更为开放、多元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有不少人愿意投身到科普工作中去;同时,中国也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提到了推动创新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些让人欣喜的变化,从加盟《加油!向未来第一季》的科学家团队的积极参与,就能真切感受到。这将极大地助推中国科学教育、科普事业的发展。

新华网评:《加油!向未来第二季》节目实验设计上呈现多维度、多元化特点,趣味小实验让科学变得接地气。作为一档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二季》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展示科学的魅力。

新浪评:自《加油!向未来第二季》开播以来,歼-10战斗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舱外舱内航天服陆续登场,令众多观众为中国科技喝彩。

光明日报评:《加油!向未来第三季》充分树立了观众们的科技自信。首期节目中的穿甲弹传播度非常好,因为它振奋人心,展示着中国军事的力量。其次,《加油!向未来第三季》促进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的社会氛围。如果能通过电视节目、舆论引导不断补足所欠缺的,这个节目就具有充足的文化意义。同时《加油!向未来第三季》填补了科学类节目重大的缺失。

参考资料

《加油!向未来》节目简介.央视网.2024-02-28

加油!向未来(搜索页面).豆瓣.2024-02-28

加油!向未来 第二季 (2017).豆瓣电影.2024-02-28

加油!向未来 第三季 (2018).豆瓣电影.2024-02-28

加油!向未来 第一季 (2016).豆瓣电影.2024-02-28

无壳孵化小鸡?是真的!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诞生记~.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8

《加油!向未来》《朗读者》摘“星光奖” 央视创造传媒综艺实力获肯定.央视网.2024-02-28

《加油!向未来》节目简介.tv.cctv.com.2021-03-20

加油!向未来(2016 季播 完结).tv.cctv.com.2021-03-20

《加油向未来3》周日回归 无壳孵化小鸡挑战生命奇迹|加油向未来3|小鸡|穿甲弹_新浪科技_新浪网.tech.sina.com.cn.2021-03-20

《加油!向未来》第三季_CCTV节目官网.tv.cctv.com.2021-03-20

《加油!向未来》丁俊晖挑战惊人花式台球震撼全场-国际在线.ent.cri.cn.2021-03-20

《加油!向未来》第三季8月12日开播-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1-03-20

科学有温度!《向未来》揭官兵抗洪站姿暖心真相_新浪娱乐_新浪网.ent.sina.com.cn.2021-03-20

《加油!向未来》更科学 尹传红:鼓励青少年多读科幻|尹传红|加油!向未来|科学_新浪科技_新浪网.tech.sina.com.cn.2021-03-20

随“蛟龙”号深海探秘《加油!向未来》第二季上天入地-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21-03-20

《加油2》现世界最强造浪机 撒贝宁回忆98年洪水|撒贝宁|尼格买提|加油!向未来_新浪娱乐_新浪网.ent.sina.com.cn.2021-03-20

《加油!向未来》:让科学通俗易懂--文化--人民网.culture.people.com.cn.2021-03-2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