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山猿人遗址的保护范围:东,以化石出土点为起点,向东扩展200米。以化石出土点为起点向西扩展600米。北,以化石出土点为起点向北扩展200米。
正文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召县云阳镇李楼村阮庄南250米,距云阳镇西北约3.4公里的杏花山脚下,海拔约220米。
1978年9月,河南省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在杏花山发现一枚人类牙齿化石和一批脊椎动物化石,同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地、县有关同志前往该地调查发掘,又获得一批脊椎动物化石。两次工作获得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有:中国狗、猫类,剑齿虎、獾、豺、熊、剑齿象属、马、獏、犀、野猪、肿骨鹿、羊、牛和箭猪。
人类化石为右下第二前臼齿,属青年个体,保存较完好,咬合面有两个齿尖,唇侧上的一个大于舌侧,它们被一条顺着近中方向的纵沟分隔。齿冠高8毫米,宽9.7毫米,长7.8毫米,指数为124.4,齿根(尖端稍断失)长6.2毫米,宽8.3毫米,高14.6毫米,和北京猿人的同类牙齿接近,属直立人类型。结合同出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可以看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继西之后,在国内发现的属于猿人阶段的第七个地点,在河南省是首次发现,它填补了中原地区一项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对进一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对研究中原地区第四纪地质和古生物也具有一定价值。
小空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召县小店乡杜庄村东南约500米,海拔约265米。1980年和1987年,两次在这里进行发掘,清理了下洞和上洞。共获得石制品3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出土动物化石有牛、鹿、野猪、犀牛、转角羊、方氏鼠、棕熊、普氏野马、最晚鬣狗科等。其中后几种是更新世晚期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标本。因此,小空山遗址被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由此可见,相距不远的杏花山、小空山遗址延续时间很长。
杏花山猿人遗址的保护范围:东,以化石出土点为起点,向东扩展200米。南,以山门为起点向南扩展200米。以化石出土点为起点向西扩展600米。北,以化石出土点为起点向北扩展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