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白牵牛

白牵牛,一年生攀援草本。茎缠绕,长2米,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互生,叶片宽卵形中近圆形,深或浅3裂,偶有5裂,长4~15厘米,宽5~14厘米,基部心形。花腋生,单一或2~3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花序梗长短不一,被毛。蒴果近球形,直径0.8~1.3厘米,3瓣裂。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物种简介

出处:出自《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bái qiān niú

英文名:PharbitisSeed

别名:草金铃、金铃、黑牵牛、牵牛子、黑丑、白丑、丑牛子、二丑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arbitis(L.)Choisy.2.Pharbitispurpurea(L.)Voigt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未开裂时将藤割下,晒干,种子自然脱落,除去果壳杂质。

形态特征

1.白牵牛,一年生攀援草本。茎缠绕,长2m能上能下,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2~15cm;叶片宽卵形中近圆形,深或浅3裂,偶有5裂,长4~15cm,宽.5~14cm,基部心形,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柔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被微硬的柔毛。花腋生,单一或2~3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花序梗长短不一,被毛;苞片2,线形或叶状;萼片5,近等长,狭披针形,外面有毛;花冠漏斗状,长5~10cm,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雄蕊5,不伸出花冠外,花丝不等长,基部稍阔,有毛;雌蕊1,子房无毛,3室,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直径0.8~1.3cm,3瓣裂。种子5~6颗,卵状黑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形态与牵牛相似,主要区别点是:叶片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长4~18cm,宽3.5cm,通常全缘。花腋生,单一或2~5朵成伞形聚伞花序,萼片卵状披针形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本种原产热带美洲,现已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分布范围

我国除西北和东北地区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主要变种

白粉藤

白粉藤CissusrepensLamk.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常被白粉,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心状卵圆形,长5-13厘米,宽4-9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每侧有9-12个细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基出脉3-5,中脉有侧脉3-4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2.5-7厘米,无毛;托叶褐色,膜质,肾形,长5-6厘米,宽2-3厘米,无毛。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二级分枝4-5集生成伞形;花序梗长1-3厘米,无毛;花梗长2-4毫米,几无毛;花蕾卵圆形,高约4毫米,顶端圆钝;萼杯形,边缘全缘或呈波状,无毛;花瓣4,卵状三角形,高约3毫米,无毛;雄蕊4,花药卵椭圆形,长略甚于宽或长宽近相等;花盘明显,微4裂;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近钻形,柱头不明显扩大。果实倒卵圆形,长0.8-1.2厘米,宽0.4-0.8厘米,有种子1颗,种子倒卵圆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表面有稀疏突出棱纹,种脐在种子背面下面1/4处与种脊无异,种脊突出,腹部中棱脊突出,向上达种子上部1/3处,侧洼穴呈沟状,达种子上部。花期7-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5月。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生山谷疏林或山坡灌丛,海拔100-1800米。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矮牵牛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

矮牵牛属茄科矮牵牛属或碧冬茄属,别名番薯花、碧冬茄、灵芝牡丹、洋牡丹、杂种撞羽朝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生腺毛。叶有短柄或近无柄,卵形,顶端急尖,基部阔楔形或楔形,全缘,长3-8厘米,宽1.5-4.5厘米,侧脉不显著,每边5-7条。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3-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条形,长1-1.5厘米,宽约3.5毫米,顶端钝,果时宿存;花冠白色或紫堇色,有各式条纹,漏斗状,长5-7厘米,筒部向上渐扩大,檐部开展,有折,5浅裂;雄蕊4长1短;花柱稍超过雄蕊。蒴果圆锥状,长约1厘米,2瓣裂,各裂瓣顶端又2浅裂。种子极小,近球形,直径约0.5毫米,褐色。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春(3~4月份)、秋(8~10月份)均可播种繁殖。矮牵牛常进行春繁,其方法是一般在早春3月份,在室内进行盆栽。播种可采用泥炭:蛭石(8:2)混合基质,其中泥炭用1%~2%多菌灵消毒。播种前,应先将以上基质用水拌匀,装入铺有纱网的盆内,厚度为3~5cm,然后给基质喷水,再进行播种。矮牵牛种  子细小,可撒播于盆内基质上,不必覆盖,盆上可盖上玻璃或塑料薄膜,然后将播种盆放于微光处,避免阳光直射,阳光直射不易出苗。在温室20℃的条件下,播后7~10d即可出苗,出苗后即可将盆上覆盖物撤除。出苗后保持温度9~13℃,并开始逐渐接受光照。等幼苗长出1对真叶时,便可向叶面喷施2‰尿素或5‰的叶绿精,促进茎叶生长,7d喷施1次。经常补水,以保持盆内基质湿润。当苗高5cm时即应带基质移植,避免伤根。

扦插繁殖

矮牵牛由于重瓣或大花优良品种常不易结实,或实生苗不易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可进行插繁殖。扦插除夏季炎热天气外,随时都可进行,但以早春及秋凉时进行成活率较高。于早春或秋季剪去枝叶,促其重发嫩枝,剪取其再萌发出来的嫩枝,长3~4cm作插穗,将插穗基部的切断面削成马蹄形,再插入以蛭石为基质的盆中,扦插深度2~3cm。插后喷透水,覆盖塑料薄膜,置于微光处,在室温15℃左右,盆内温度20℃左右的条件下,经15~20d即可生根。当插穗的根长到3~4cm时,即可分栽上小盆。

主要价值

1、抗炎药镇痛作用

黄立中等用安痛藤口服液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60~90min时作用最强,作用持续2h以上。高剂量组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其口服液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抗炎作用与阿司匹林组相似,提示安痛藤口服液有显著的抗炎消肿作用。

2、拮抗内皮素

在整体动物的急性毒性保护作用中,红背丝绸的水提物与醇提物具有拮抗ET-1的作用,且醇提物的拮抗活性强于水提物。红背丝绸、通城虎徐长卿等醇提物对蛇毒S6b具有与拮抗ET-1相同的作用。红背丝绸、通城虎和徐长卿的醇提物能舒张ET-1对大鼠离体主动脉肌条的缩血管作用,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王峰等建立了中草药拮抗内皮素生物效应的药理学模型,通过对ET-1引起动物的急性死亡,升压及缩血管作用的拮抗,达到评价中草药拮抗ET-1生物效能的目的,并用红背丝绸醇提物在该模型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能较好地反映出拮抗ET-1的生物效应,对于ET-1引起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得其死亡数及死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体外实验中发现红背丝绸醇提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拮抗ET-1的升压作用,且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3、抑制胃溃疡的作用

溶于一定剂量的CQE能显著增加粘膜的防御因素如粘蛋白分泌物,粘膜细胞的增生,糖蛋白及寿命细胞。因此CQE不但具有增强粘膜抵抗溃疡的作用,也有治疗溃疡的作用。

4、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通过对Cissusqua-drangularis的乙醇提取物在卵巢切除且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鼠模型上进行研究,并且以生物力学、生物学、组织病理学为基础,表明其具有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5、抗氧化作用

乙酸乙提取物进行研究,分别呈显64.8%和61.6%的抗氧化作用。

6、抗菌活性

Cissusquadrangularvs的新鲜干燥茎的醋酸乙酯与甲醇的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芽孢杆菌,仙影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具明显的作用。

7、抗过敏作用

通过对Cissussicyoides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过敏性的研究表明:其化学成分白藜芦醇能抑制组胺从腹膜肥大细胞的释放,因此具有抗过敏作用。

8、治糖尿病的作用

Cissussicyoides在巴西被称为“植物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Cissussicyoides的叶煎剂投药给链脲霉素。糖尿病的老鼠,发现它能减少食物、液体的摄取,也能降低血糖、尿糖,尿素的水平。

9、细胞毒的作用

Saenz等发现在抗有丝分裂的实验中,Cissussicyoides具有拮抗HEp-2细胞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抗细胞毒的活性。

10、抗肿瘤作用

Opoku等通过整体实验发现Cissusquadranularis的水提物比甲醇提取物更具有拮抗 HepG2细胞的增生作用,从而为其作为一种传统治疗肿瘤病提供科学依据。

11、抗微生物的作用

Otshudi等通过体外实验,表明Cissusrubigvnosa的水提物与甲醇取物具有明显的抗微生物的作用。

12、心血管作用

加西亚宝螺等对Cissussicyoides的水提物进行研究,发现其能拮抗由去甲盐酸肾上腺素(NE)所致的豚鼠类主动脉条  的收缩。

药理作用

圆叶牵牛的化学性质与泻根素(Jalapin)相似,有强烈的泻下作用。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据动物试验,黑丑与白丑泻下作用并无区别。关于牵牛子的泻下作用原理,研究很少,它与硫酸镁、大黄不同,在泻下时,不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但能加速低聚果糖(Inulin)在肾脏中之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牵牛子的水、醇浸剂对小鼠皆有泻下作用,但经煎煮后,即失去作用。除去牵牛子甙后的水溶液,似仍有泻下作用,故除已知的牵牛子甙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泻下成分。在体外试验,黑丑、白丑对猪蛔尚有某些驱虫效果。圆叶牵牛甙似能兴奋离体兔肠及离体大鼠子宫;静脉注射1mg/kg对麻醉犬、兔的血压、呼吸无明显影响。对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7;5mg/kg。对人有毒性,但不大,大量除对胃肠的直接刺激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与粘液血便外,还可能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三色牵牛(Ipomoeatricolor)含异麦角菌胺(Isolyserga-nide)、麦角酰胺(Lysergamide)及裸麦角碱,有致幻作用。致泻:种子乙醇或水浸出液1.5~3g/kg灌胃,对小鼠有泻下作用,但煎剂则失去致泻能力。兴奋平滑肌:所含树脂0.2%浓度,对家兔离体肠管及子宫均有兴奋作用;皮下注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37.5mg/kg。圆叶牵牛水解产物的盐,可使豚鼠类小肠、盲肠、大肠收缩,而牵牛子甙本身无此作用。

附方

①治水肿:牵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为度。(《千金要方》)

②治停饮肿满: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或加五香一两。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儒门事亲》禹功散)

③治水气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二钱。上为末,和大麦面四两,为油酥烧饼,临卧用茶汤一杯下,降气为验。(《宣明论方》一气散)

④治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研一钱,青梅汤空心下。一加木香花减半,丸服。(《郑氏小儿方》)

⑤治四肢肿满:厚朴(去皮,姜汁制炒)半两,白牵牛五两(炒取末二两)。上细末。每服二钱,煎姜、枣汤调下。(《普济本事方》)

⑥治小儿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肋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嘎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慢脾风:白牵牛一两(半生半熟),黑牵牛一两(半生半熟),川大黄、槟榔各一两。上为细末。三岁儿每服二钱,冷浆水调下,涎多加腻粉少许,无时,加蜜少许。(田氏《保婴集》牛黄夺命散)

⑦治脚气胫已满,捏之没指者:白牵牛,捣,蜜丸,如赤豆大五丸,吞之。(《补缺肘后方》)

⑧治一切虫积:白牵牛二两(炒,研为末),槟榔一两,使君子肉五十个(微炒)。俱为末。每服二钱,排灶红糖调下,小儿减半。(《永类钤方》)

⑨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白牵牛(黑色,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义》)

⑩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两,破故纸(炒)二两,黑白牵牛三两(炒)。上为细末,煨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葱须盐汤送下,食前服。(《杨氏家藏方》牵牛丸)

11.治肾气作痛:黑、白牵牛等分。炒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掺牵牛末入内扎定,纸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恶物效。(《仁斋直指方》)

12.治肠痈有脓,胀闭不出:白牵牛头末三钱,大黄二钱,穿山甲(煅)二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张三丰仙传方》)

13.治梅毒,横:白牵牛仁,每次五、六钱,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14.治风热赤眼:黑丑仁为末,调葱白汤敷患处。(《泉州本草》)

参考资料

白粉藤 (bái fěn téng).植物志.2023-12-09

牵牛子.药品通.2023-12-2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