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里岛之战(缅甸语:ရမ်းဗြဲကျွန်း တိုက်ပွဲ),又称“Matador行动”,发生在1945年1月14日至2月2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缅甸战役南线攻势的一部分,由印度第十五军团进行。兰里岛位于孟加拉湾东岸,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是缅甸的第一大岛,距大陆最近处约30公里。岛上多红树林沼泽,居住着数万只鳄鱼。这场战役以声称数百名日本士兵在兰里岛红树林沼泽地被鳄鱼杀死而闻名,但这些说法已经被动物学和现代军事历史学家驳斥。
背景
兰里岛,位于阿拉幹(现为拉钦邦)的一部分,面积为520平方英里(1,350平方公里),与大陆之间隔着一条平均宽度约为490英尺(150米)的海峡;该岛位于阿基雅(现为实兑)以南约70英里(110公里)。在1942年初的日军入侵缅甸期间,该岛曾被占领。1945年1月,印度第十五军团的部队登陆兰里岛及邻近的切都巴岛,以建立供应大陆战役的机场。
守军
驻守于岛上的日军单位是隶属于54师团的步兵121联队,指挥官是长贯一大佐。兰里的日军驻军由第54师团的第121步兵团(长冈泽宽一)的II营组成,配有炮兵和工兵分队,作为一个独立部队。
战斗
盟军预定要执行斗牛士行动,夺下位于兰里岛北边先端的皎漂港,关键性的机场离此港很近。1月14日的侦查显示日军忙于将机关枪部署于滩头,于是英国皇家海军调派来战舰以及航空母舰以便进行支援等任务。战斗始于“Matador行动”,这是一次登陆突击,旨在占领兰里岛北端的战略港口乔克比乌和港口附近的机场,横跨亚基雅对面的亨特湾。入侵部队由三名联合突击指挥官领导,分别是海军上尉布什、陆军少将西里尔·洛马克斯和空军中校H·史密斯。
1月21日,在71印度步兵旅登陆前一小时,由英国皇家海军护卫航空母舰国王号上起飞的飞机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号战舰定位做岸轰的任务。轻巡洋舰月神号也加入了岸轰的行列,皇家空军224中队的B-24轰炸机以及P-47战斗机负责轰炸滩头的任务。部队登陆后未遭到抵抗,当天稍晚第4印度步兵旅也上陆了。
26日,执行Sankey行动,皇家海军陆战队登陆基督岛,发现此岛未被日军占领,而登陆兰里岛时遭到日军猛烈抵抗,第36印度步兵旅与陆战队一起登陆,当陆战队准备侧翼包围一个日本陆军堡垒时,日军900余人被迫放弃了其基地,决定加入岛上另一侧的步兵营防线,而在他们的路途中须穿越16公里的红树林区域,英军趁机包围了红树林区域,而使得在困于浓密红树林中的日军部队开始受到烂泥,传染病,蚊虫甚至鳄鱼的侵扰及攻击。
英军不断向日军播放呼吁投降的广播但都被无视,陆战队员们向试图逃脱的日军部队射击,许多人因为缺乏食物及饮用水而死于途中。后来英军进入红树林沼泽中,俘获20名严重受伤及衰弱的日本军人,而尽管有严密的封锁仍约有500人逃脱兰里岛。
结果
英国官方历史学家斯坦利·伍德本·柯比写道,日本人对该岛的防御以及大约500名士兵在“可怕的困境”中逃脱,表现出了勇敢和决心。直到4月16日,才开始利用该机场进行运输飞行,阿基雅在4月1日开始使用。据估计,从1月4日到3月13日,阿基雅、兰里和切都巴的陆地行动中,海军提供了23,000发炮弹的火力支援。海军还运送了54,000名士兵、1,000辆车辆、14,000长吨(14,000吨)的物资和800头动物。在1965年的英国官方历史书中,斯坦利·伍德本-柯比写道,日本军队大约有500人阵亡,20人被俘;英国损失“微不足道”。
鳄鱼袭击事件
关于兰里岛之战中鳄鱼袭击日本士兵的说法,虽然广为流传,但现代研究和证据对此提出了质疑。历史学家弗兰克·麦克林指出,生态系统不可能支持如此多的鳄鱼,而且日本士兵大多数是淹死和/或被射杀,后来鳄鱼才在他们的尸体上觅食。爬行纲学家史蒂文·普拉特访问了兰里岛,并与战争期间幸存的居民进行了访谈,他们“一致否认了大量日本士兵被鳄鱼捕食的说法”。普拉特的研究结果与赖特1968年的著作《缅甸的蛙人》中的部分内容相似,该书记载了他指挥海上侦察单位(SRU)的经历,并描述了他在主要战斗结束后抵达兰里岛的情况。赖特采访了SRU的其他成员,报道称,两名士兵在战斗中抛弃了他们的划艇板,并爬上了一棵红树,以避开鳄鱼。在那里,他们“在夜间听到远离盟军阵地的喊叫和步枪声”;“秃鹰经常出现在盟军从未到达的地区上空……”赖特得出结论,日本士兵不仅仅是被鳄鱼杀死,还有“口渴”和“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