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滠水

水是长江水系滠水发源于湖北省大悟县三角山,年入江水量达10.9亿立方米。

滠水河保护已列入环保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流域面积

干流

长江支流滠水发源于大悟三角山,流经孝感市大悟县、黄冈市红安县和武汉市黄陂区三地,全长142.14公里,流域面积2312平方公里,黄陂区境内流域面积1700余平方公里。滠水河黄陂段长约90公里。

支流

大小支流51条。全流域呈长方形,上中段为丘陵区和少量低山区,水能资源主要在上段干支流上。黄陂区马寨城遗址、城门潭遗址、三姑井三大古城遗址就在滠水河畔。

滠水有东西两支。东支源出浠水三角山南坡湖北省红安县境内的土地岭,自北向南,流经狮子冲水库,出经熊家河、华家河至邹家店。西支源出大悟县响铃寨,南流经刘家河、熊家、吕王城,于聂刘家畈入县境,至邹家店与东支汇合,再经大悟县河口镇进武汉市黄陂区,于武汉谌家矶附近的钱耿岭注入长江

水文特征

滠水属季节河,有大小支流11条,黄陂境内流域面积约65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3.04亿立方米。主河道为沙砾河床,其特点是:大雨来河水暴涨,雨停水位迅速回落,间有断流现象。解放前,河口镇为滠水一重要船埠,汛期时,每日数百条货船往来于此,有“滠口街道”之誉。解放后,为抗御天灾,改善河流状况,自1957年起,先后在滠水上游兴建中、小型水库61座、塘堰11146处、坝后式小水电站6座、大型桥梁2座,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变了山区的自然面貌,为综合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水利开发

滠水在此转了一个大弯,长堰河也在此注入滠水。滠水两岸形成连山弯,因地质构造发生断裂层,形成落差约10多米高的峡谷。20世纪70年代这里建造过小型发电站,改建为人工库闸。

新石器时代(距今5千年至2万年)的遗址在一个石丘上,石丘高出河面近20米。遗址的绝大部分本应在城里低凹处,因后来筑城取土,把它翻到城墙上了。城门潭东部被一个后代土城破坏严重,当地人介绍,后代的城是太平天国时所筑。

古城内的菜地被农民精耕细作,不像在马寨城和三姑井古陶片俯拾即是。田间地头倒有许多灰瓦片,捡起来一看,两面光。

历史记载

滠水之名源于晋。据《湖北通志》载:“黄陂县、汉西陵、安陆市二县地,……晋太康元年废,惠帝分安陆东界置滠阳县属江夏郡”,又:“黄陂县四乡,……在城北者曰滠源乡;滠源乡辖里九,曰滠东里五,曰滠西里四。红安县,三乡,在县西北者曰滠源乡。”

据《江汉考古》记载,城门潭遗址,王家河街道东南500米,新石器时代。面积约1.5万平方米。采集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纹饰有篮纹、弦纹、刻划纹及镂孔,器形有鼎、豆、罐、壶及器盖等。属屈家岭文化、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文化。

参考资料

两地河长联手,共治滠水河.武汉市生态环境局.2023-12-3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