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宏(1966.8- ),男,汉族,罗田县人,中共党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荣获2010年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黎宏于1984年开始在武汉大学学习法律。1988年,黎宏获得武汉大学法学学士。1992年,黎宏作为政府公派学生到日本京都留学。1995年,黎宏在日本同志社大学获得法学硕士。随后,黎宏在1996年从武汉大学获得法学博士。1999年,黎宏在日本同志社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同年7月底,黎宏学成归国。
工作经历
1999年8月至2004年12月,黎宏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担任副教授。(在此期间,2001年4月至2005年3月,黎宏担任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4年12月起,黎宏担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在此期间,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黎宏担任法学院副院长。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黎宏挂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黎宏担任法学院党委书记。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黎宏挂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司改办)副主任。)
研究方向
刑法学、比较刑法 学
职务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年12月,黎宏当选第三届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学历背景
武汉大学法学学士、法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先生。
日本同志社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师从日本著名刑法学家大谷实先生。
所获荣誉
荣获2010年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4日,黎宏获得首届何华辉法学奖“优秀成果奖”。
学术成果
专著
2.《单位刑事责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5. 《日本刑法精义》(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
6. 《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2年
译著
1.《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
2.《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
3.《刑法各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
4. 《刑法学基础》,法律出版社2005年
5. 《刑法讲义总论》(新版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6. 《刑法讲义各论》(新版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7. 《刑事政策学》(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共著
1.《中国刑法原理》(上),赵廷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2.《中国刑法原理》(下),赵廷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3.《量刑通论》,喻伟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5.《刑法学全书》,马克昌、杨春洗、吕继贵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6.《西方近代刑法学说史略》,马克昌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
7.《刑法新问题探究》(与张明楷、周光权合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8. 《刑事案例诉辩审评——强奸罪、拐卖妇女儿童罪》,黎宏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
主要论文
1.《增设“传染性病罪”议》(与罗丽合作),《法学》1989年第7期
2.《论我国刑法中的量刑制度和量刑方法》,《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3.《对我国刑法中死刑制度的反思》(与王龙合作),《法学评论》1990年第5期
4.《论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
5.《论非犯罪化》(与王龙合作),《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6.《论保障人说(上)》,《法学评论》1993年第3期
7.《论保障人说》(下),《法学评论》1993年第4期
8.《论刑法中的行为》,《中国法学》1994年第1期
9.《中国における法人犯罪论にかんする一考察》,日本同志社大学《同志社法学》第486号(1997年3月)
10.《美国近年来的法人刑事责任论述评》,《法商研究》1999年第1期
11.《德国的法人刑事责任论》(与单民合作),《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2.《中国の法人处罚论に关する研究—米国法·日本法との比较に即して—》(1),日本同志社大学《同志社法学》第271号(第37—124页)(2000年5月)
13.《中国の法人处罚论に关する研究—米国法·日本法との比较に即して—》(2),日本同志社大学《同志社法学》第273号(第79—147页)(2000年9月)
14.《中国の法人处罚论に关する研究—米国法·日本法との比较に即して—》(3 ),日本同志社大学《同志社法学》第274 号(第240 —298 页)(2000 年11 月)
15.《论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学评论》2000 年第4 期
16.《从一案例看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 期
17.《论单位犯罪的主观要件》,《法商研究》2001 年第4 期
18.《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法律科学》2001 年第4 期
19.《论我国刑法中的“伪造”》(与罗丽合作),《中国检察》2001 年第9 期
20.《见死不救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法商研究》2002 年6 期
21.《罪刑法定原则下犯罪概念的特征》,《法学评论》2002 年4 期
22.《近年来国外法人犯罪研究的新趋势》,《比较法研究》2002 年4 期
23.《罪刑法定原则的现代展开和刑事司法公正》,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司法改革评论》第4 辑(2002 年10 月)
24.《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清华大学《清华法律评论》2002 年第1 期
25.《日本的法人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刑法论丛》第5 期
26.《论未遂犯的处罚范围》(与申键合作),《法学评论》2003 年第2 期
27.《单位犯罪的若干问题新探》,《法商研究》2003 年第4 期
28.《论交通肇事罪的若干问题——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为中心》,《法律科学》2003 年第4 期
29. 《刑法中的危险及其判断——从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出发》,《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30. 《刑法因果关系论反思》,《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5期
31. 《论“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及其实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2. 《论放火罪的若干问题》,《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
33.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现状与展望》,《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
34. 《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因素》,《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35.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6. 《行为无价值论批判》,《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37. 《刑事和解:一种新的刑罚改革理念》,《法学论坛》2006年第4期。
38. 《日本近年来的刑事实体立法动向及其评价》,《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6期。
39. 《法益侵害说和犯罪的认定》,《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40. 《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
41. 《论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
42. 《紧急避险法律性质研究》,《清华法学》2007年第3期。
43. 《禁止“类推解释”之质疑》,《法学评论》2008年第5期。
44. 《结果无价值论之展开》,《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
45. 《论财产犯中的占有》,《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46. 《关于“刑事责任”的另一种理解》,《清华法学》2009年第2期。
47.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新解》,《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48. 《过失犯若干问题探讨》, 《法学评论》2010年第3期。
49. 《完善我国单位犯罪处罚制度的思考》,《法商研究》2011年第1期。
50. 《“见死不救”行为定性分析——兼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的来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参考资料
黎宏:理性精神,浪漫情怀.清华大学法学院.2024-06-15
黎宏.清华大学法学院.2024-06-15
黎宏:我的骄傲.清华校友总会.2024-06-15
法学院黎宏教授当选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2024-06-14
第一届“何华辉法学奖”杰出学者及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公告 .武汉大学法学院.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