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历经多年发展,现馆舍建筑面积达36,000平方米,于2005年随渤海大学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
历史沿革
渤海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0年,随着渤海大学的发展,图书馆的规模逐渐扩大。2005年,随着渤海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完成,图书馆也迁入新的馆舍,其建筑面积达到了36,000平方米。
馆舍介绍
渤海大学图书馆的馆舍由地下停车库、三层裙楼和十二层主楼构成。建筑设计风格独特,气势恢宏,体现了浓厚的现代感和学术氛围,已成为渤海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建筑曾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图书馆内部设有采编部、流通借阅部、期刊阅览部、自动化部、信息咨询部、电子阅览部以及综合办公室等多个部门。秉承“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图书馆配备了一流的设施和设备,包括多个大型阅览室,如图书借阅大厅、期刊阅览室、教师资料室、特藏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学生阅览室、读者个性化学习室以及学术报告厅等。所有阅览室均采用开放式布局,环境宽敞明亮,座椅舒适,共计提供3,180个阅览座位。此外,图书馆还拥有安静整洁的公共活动区域,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平均接待读者约6,000人。
资源建设
渤海大学高度重视文献资源建设,逐年增加资金投入,确保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在印刷型文献方面,图书馆不仅增加了公共课程、专业领域和素质教育方面的书籍采购量,还在外语和计算机等领域增加了复本数量,并进行了多次补充采购,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图书馆积极引入电子文献数据库,坚持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重的原则,合理整合中文数据库与外文数据库等多种资源。截至当前,渤海大学图书馆收藏有纸质图书150多万册,订阅中外文期刊1700多种,拥有电子文献数据库18个,声像资料超过15,000件,电子图书38万册。
数字化建设
渤海大学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已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和网络化。图书馆配备了400多台各种用途的计算机和9台网络服务器,同时还设置了多组磁盘阵列,存储容量高达27TB,为文献信息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完善的网络环境。图书馆采用了江苏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采编、期刊、流通等工作主要依赖此系统进行处理。
服务创新
渤海大学图书馆围绕教学和科研开展服务工作,实施科学化管理,推行人性化服务。图书馆建立了集藏、借、阅、管和检索于一体的文献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选择和使用文献。图书馆还设立了开放式的服务体系,延长开放时间,每周开放时长达92小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的时间需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全天候开放,参与了CALIS的共建、共知、共享项目,开展了馆际互借服务,拓展了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范围。图书馆还加强了读者宣传教育和培训,确保各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图书馆还开展了深入的信息咨询服务,建立了与读者的沟通渠道,并实施了“首问负责制”和“学科馆员”制度。图书馆还推出了多项特色服务,如设立渤大文库,开发渤大学位论文提交数据库,创建精品图书阅览室等,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推动了服务向主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发展愿景
渤海大学图书馆致力于不断提升馆藏资源的质量、服务水平和员工素质,旨在为学校的新一轮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持。同时,图书馆还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全新的服务环境,使其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知识交流平台。
参考资料
渤海大学图书馆 | 新生入馆攻略(二).渤海大学.2024-08-19
新生专栏.渤海大学图书馆.2024-08-19
图书馆研修空间全新升级,邀你来打卡.渤海大学图书馆.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