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灰背大鼯鼠

灰背大鼯鼠

栗褐鼠(学名:Petaurista magnificus),为松鼠科鼯鼠属的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自治区(珠峰地区)等地,多见于山地森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简介

灰背大鼯鼠也叫霜背大鼯鼠,体形与栗背大鼯鼠相似,但上体在暗栗褐色的基色上浓密地布满白色霜层,尤以头部为重,一些地区的标本头部全变为白色。耳壳上部绣棕色或白色,与颈肩部明显有别。下体全为棕黄色或淡棕褐色,足背黑色,尾栗褐色。颅骨粗壮,吻短,脑颅及枕部低且宽,额骨中央凹陷,听泡较大。

齿式为:1.0.2.3/1.0.1.3=22。

形态特征

灰背大鼯鼠的体重为1500—3000克,体长410—510毫米,尾长540—660毫米,后足长80—100毫米,耳长45-60毫米。

颅全长79.3—82.0毫米,口盖长40.3—43.1毫米,颧宽49.5—54.0毫米,眶间宽17.4—21.4毫米,后头宽34.7—39.4毫米,上颊齿17.9~19.7毫米。

生活习性

栖居地为气候热而湿润、浓郁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多成对活动,以树叶、树皮、浆果、昆虫等为食。

繁殖

1年产1胎,每胎2~3仔,6—7月产仔。

分布

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四川省(西南部)、湖南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等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