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圣水寺

山西黎城县圣水寺始建于北宋初年,坐落在海拔1850米高的山顶上,四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有东天门、西天门和南天门三面环卫。寺院坐北朝南,直面南天门,寺院后上方有一修身养性之外——仙人洞。

景观建筑

圣水寺旧址中还有一大片桃树,围绕着寺院,格外美境神奇,走进圣水寺,仰面三间大殿,琉璃瓦脊,雕龙画凤,气势雄伟,正大殿释迦牟尼佛像三尊:左陪殿观世音菩萨、金狮拜像、右陪殿地藏王菩萨像。寺院东西厢房各三间。宋代柏树两颗。战乱已伐,寺院内加如来佛祖青塔于山门之中,佛像笑容喜迎香客,山门两旁建有钟鼓楼各一座,四面高大重修碑记,只数立门两侧。寺院有一场所,建有青塔三座,此处为和尚早晨练身,夜间观星望月之地。

新址概貌

圣水寺(新址)在太行山,杨岐山(俗名:杨道脑)风景名胜区内,位于两省(山西省河北省)三县(黎城、左权县涉县)交界处,黎城县以北百余里的清泉村中。新址建在村旁天坛寺旁,是通往青山崖下,海拔1200米的菩萨庵的必经主道,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依杨岐山,西临群山,庄严古朴、气势磅礴;面对清漳河,四周气候湿润,水产丰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古有江南美景之称。

迁址原因

鉴于山西省佛教活动历史的沿革和现实宗教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并结合黎城县佛教活动长多菩萨庵、圣水寺(久址)地处险要,交通不便,天坛寺面积狭窄地处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虽然加以整改,但仍然不能满足信教群众过正常宗教生活的需要。为普度芸芸众生、弘扬佛法,拟在通往菩萨殿必经路线天坛寺旁建圣水寺,所见该寺院将无论从规模和功能上,还是从设施和技术上都能力争晋、冀、豫一带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佛学圣地,这一方案得到县、乡村领导、及县佛教界人士一致认同。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