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吐蕃人

吐蕃人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吐蕃于公元7~9世纪时建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政权名。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

介绍

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自治区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吐蕃在公元840年左右分裂,直到元朝吐蕃地区才成为中央辖地。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历代君王

吐蕃天赤七王”:

天赤七王是指吐蕃王统的第一代至第七代赞普。因他们的名字中均带“赤”字而得名。因为历代都修习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此七王因具有断证功德,便以彩虹之光为道登成就(即大圆满虹化),故称为天赤七王。

天赤七王列表:

上丁二王:

吐蕃历史上头一个有记载的重大事件,即止贡赞普死于与大臣罗阿木的决斗及其带来的后果,又使尼洋河流域的工布地区与位于山南市流域的雅隆部落扯上了一层特殊的关系。赞普之位被罗阿木所篡后,止贡赞普的三个儿子夏、聂墀和甲墀分别远逃到工布、娘布和波布一带(还有一说法是逃亡到林芝市的只有夏墀和聂墀)。罗阿木后被极具传奇色彩的茹拉杰所杀,茹拉杰将聂墀迎回故土成为赞普,又称布德贡杰,与其父止贡赞昔被史家合称为“上丁二王”。

中累六王:

这些国王的尸体留于大地,没能升天,并埋在岩石和草山处,故称此六王为“萨拉勒周”。

地岱八王

之后的八位国王去世后陵墓建在河流之中,故称此八王为“曲拉德杰”。

吐蕃与唐朝

李世民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写的是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玉。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噶尔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其他使节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揉好便累倒。只有噶尔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揉皮子,最后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

第三次,唐皇又命令使臣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各自的母子关系。噶尔·东赞令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这样,吐蕃使臣又胜。

唐皇又命拿出一百根头、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臣认出头梢。噶尔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头重尾轻,重的沉下,轻的浮在上面,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李世民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噶尔东赞先找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吐蕃大臣又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公主。

于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陪了许多礼品嫁妆,让公主带到吐蕃去。

李显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吐蕃全解

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即拉萨市)为巩固统治,他仿照唐朝管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严酷的法律,创制吐蕃文字。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李世民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的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吐蕃,乃藏族的祖先,是一个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民族,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一带地方,素以性格剽悍勇敢善战著称。强雄的男子称之为“赞”,成年的丈夫称之为“普”,部落首领称之为“赞普”。赞普之妻称为“末蒙”。民族性格中尚武精神特别突出,崇敬战斗英雄和阵亡将士。某户人家若祖孙几辈均有阵亡纪录者,则列为甲等门户,以褒扬其勇武。若有在战斗中怯懦退缩之徒,则强迫在他的帽子上缀一条狐尾,讥笑他像狐狸一样胆小,以示惩罚,视为懦夫。隋唐以前,族内派系甚多,部落间时分时合,兼并战争不断,和中原各族往来甚少。隋唐之后,统一之势渐明,与中原各族的交往也比较密切。

隋唐之际,即公元七世纪前期,吐蕃族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松赞干布,西藏的佛教史则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性格骁勇,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连实力与之相等的羊同国(有大小二羊同国)也俯首归顺,其余较小的部落无不影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那时内地正是李世民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此后,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来长安朝贡,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慕容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省。吐蕃攻击党项族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屯兵20万于松潘县(今四川松潘县)之西,遣使送金银币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礼要求,自然遭到李世民的反对。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了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四路合击,斩首干余级,松赞干布大败,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通婚的要求。

吐蕃从唐学来的文化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把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自治区,和松赞干布同心协力发展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当时藏族没有文字,记事用绳子打结或以木刻划记号来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赞干布派人进行专门研究,创造了30个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结束了藏人无文字的历史,从此文言文书籍可以译成藏文,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西藏过去无完整的历法,以麦收的季节(约为夏历三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推行夏历制,大大便利了藏族历史文化的纪年和著录。文成公主带去的宫廷乐队,丰富和繁荣了藏族的民俗音乐、提高了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她带去的许多工匠使藏族深得其利,从此藏民掌握了汉族的先进工艺技术,推广了汉族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大发展了藏族的农业生产力。文成公主带去的各种植物种子,也在西藏自治区土地上生根、开花、结实,改变了藏民的食品结构,丰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种。在文成公主的倡导下,松赞干布不断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此后唐朝又不断送去蚕种,帮助发展养蚕事业。送去酒曲,派人帮助发展酿酒事业。还有碾磨、造纸、造墨等等,也派专人传授。文成公主本人还亲自传授了刺绣、纺织的技术。松赞干布本人对文成公主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在她入藏之前,藏族喜欢用一种矿物赭石的色彩涂面,公主讨厌这种化妆品,使人面目可憎,松赞干布马上下令全国禁止使用石涂面。公主喜穿汉族轻质的纨绮服装,松赞干布也就脱掉传统的藏民皮褥毡裘,身着丝绸服饰,真是做到了妇唱夫随啊!

“和同”的意义

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藏族人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还保留了二人结婚时的洞房遗址,西藏自治区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出生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冲游的雅隆汉谷地区。他统一了藏族地 区,成为藏族赞普,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渴慕 唐风,希望能和大唐和亲。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入唐 进贡井请婚。李世民没答应,派冯德遇前去抚慰。松赞干布又遣使随冯德遁入朝,“多资金宝,以奉表 求婚”,也未获准。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 干布再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 请婚。唐太宗感其诚意,让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吐善。次年旧元 64年)初,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李道宗李道 宗和吐蕾迎亲专使噶尔·东赞的陪伴下,出长安去逻些完 婚。据《吐蕾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出 嫁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绪的嫁妆非常丰厚。有“释 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架、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 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 的锦缎垫被,卜经典300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 404种病的医方 100种,医 学论著 4种,诊断法 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大量 谷物和种子等入藏。松赞于布于河源迎亲,对唐 行子婿之礼,还专建宫室供文成公主居住。文成公主 还带去了各种工匠,这一队伍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 业、手工业、文化科学技术的使者。文成公主在吐善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礼遇并深 得吐善人民爱戴,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病故。

参考资料

吐蕃王朝建立前的西藏.中国西藏网.2023-11-18

..2023-11-18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