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守中
黄守中(?~1792),云南省“龙门西竺心宗”的特殊支派祖师。据《金盖心灯》所述,该派祖师鸡足道者,自云月支国人,名野婆阇,自印度来华,居鸡足山修炼。顺治十六年(1659),赴京师王常月,受其戒法,赠名黄守中,为龙门第八代。该派以鸡足山为 活动中心,下传管天仙(派名太清)、大脚仙(王太原)。再传金怀怀(王清楚)、白马李等。其生平多具神秘色彩。
基本简介
龙门派是全真道分衍的支派之一。它承袭全真教法,处于道教衰落的明清时代。
全真龙门支派。开创于印度人鸡足道者,据《金盖心灯》所述,他自称本月支国人,名野恒婆?(门中者字),自印度来华,居鸡足山修炼,所精唯“西竺斗法”,称为“西竺心宗”第一百代。鸡足道者曾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到北京市拜王常月为师,赠名黄守中,遂为龙门第八代,命乃依本宗之法修炼。后爱新觉罗·弘历五十五年(公元1790),龙门高道懒云子游鸡足山,又授其以龙门戒律。
龙门西竺心宗以诵持佛教密宗为主,其西竺斗法实际上是唐玄奘译的《持世陀罗尼经》等佛教密法。因又受道教全真龙门戒律,故得名“龙门西竺心宗”,传人多行迹诡异,身奇技,诵咒念诀,炫耀神通。
该派地位颇为特殊,道教全真龙门不认其为正宗。该派以龙门派目传延,实际上应该说是龙门戒法与佛教密宗结合的道派。
传承
全真道龙门派支派。由龙门第八代鸡足道者所开启。以鸡足山为传播中心。据《金盖心灯》卷六《鸡足道者黄律师传》,鸡足道者,来自月支,休于鸡足山。自称野坦婆闍,华言求道士。所精唯西竺斗法,称“西竺心宗”第一百代。
清顺治十六年(1659)赴京师谒王常月,赐姓名曰黄守中,遂为龙门第八代****。《觉云本支道统薪传》下卷《闵大宗师传》称,爱新觉罗·弘历五十五年(1790)懒云子携王常月所传大戒书去鸡足山,黄守中犹在,闵以大戒授黄,黄以斗法密术授闵一得,闵归而为《大梵先天梵音斗咒》十二卷。
黄守中所传“西竺心宗”,实为道教中的佛密派,其法多采用道教符派的“云篆”和佛教的“真言”,佛密色彩很浓。其徒多为行迹诡异、身挟绝技的江湖奇士。
黄守中传管天仙,大脚仙。
管天仙又传金怀怀王清楚、白马李;
金怀怀传活死人云大辫、李赤脚、石照山章大亨;
活死人传住住生郭阳晓,为龙门第十二代。
大脚仙传张蓬头,
张蓬头传李蓬头、龙门道士郭来澄。
又有王袖虎者,称得到黄守中、管天仙、李蓬头之传。
以后传承不明,但该派传人云游江湖、以神异名世,在当时有不小的影响。
闵小艮谒鸡足道者
闵小艮(1758─1836),名苕,字补之,一字小艮,道名一得,又自号懒云子,清中叶浙江金盖山人,道教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闵小艮年长后中科举,步入仕途,但小艮淡泊名利,潜心修道。足迹踏遍吴楚燕赵之间,参师访道,结交了很多道门高人,如黄守中、白马李、金蓬头等,这些人大都是龙门派西竺心宗诸师。
懒云子服官云南省时,携王常月所传戒律书往鸡足山,谒鸡足道者黄守中,具体时间各书也有出入。鸡足道者黄守中(?~1792)为龙门西竺心宗开创者,其生平多具神秘色彩。《金盖心灯》卷六上有《第八代鸡足道者黄律师传》,《古书隐楼藏书》之《持世陀罗尼经法》中也有《度师野但婆闍传》述其生平。鸡足道者“来自月支,休于鸡足。自称‘野但婆闍’,而无姓名字号。野但婆闍,华言求道士,所精惟斗法”,顺治庚子(1659)赴京师”观光演钵”,“昆阳王祖赠姓曰黄,命名守中,且曰:‘但住世,越百三十秋,大戒自得。’遂促返,仍持斗秘”,黄“退与管天仙、张蓬头、王金婴、王袖虎、李赤脚、云大辫、李蓬头、王大脚辈互相砥励”。
懒云子谒鸡足道者黄守中,《金盖心灯》卷六上《鸡足道者黄律师传》记其事云:“岁庚戌(1790),余往谒,携大戒书,道者见而喜,曰交易之则两得也。遂止宿三月,梵音得,道者则手录大戒书,悬青木昆阳王祖像,泣拜而祝,转顾余曰:‘西竺至宝,汝已易得,善护正宗。戒亏则力薄,王祖灵在,悉知悉见也。’余也泣拜而受之。起,促余返。至半途,总制富公,遣使往迎。及使返,述子已逝。”
《龙门正宗觉云本支道统薪传》下卷《第十一代闵大宗师传》亦云:“师于乾隆五十五年岁庚戌(1790)携大戒书往云南省谒鸡足道者。”《龙门正宗觉云本支道统薪传》成书于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其说多本自《金盖心灯》。但懒云子所著之《古书隐楼藏书》则有不同的说法。
《持世陀罗尼经法·度师野但婆闍传》云:“乾隆壬子(1792)夏,余始诣谒(鸡足道者),遂止宿焉。越三月朔,辞返五华县,路遇总制富公使,返自鸡足,报师于望日逝。”其记载与《金盖心灯》大致相同,惟时间有异。
《栖云山悟元子修真辩难前编参证》亦云:“余于乾隆壬子(1792)秋,访至道于驻世神仙黄名守中。”闵一得于鸡足道者处“止宿三月”,故曰夏曰秋,并无多大差别。又《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序》云:“岁己酉(1789),浙督学朱珪先生按临湖州市,进谒于右文馆。始知先生有是书珍藏,不以示人,颇疑有脱简。闻金盖藏本完善,以余为诚实可信,嘱往索取,不得而返。乃示余所藏之本,系明代人手录,有诚意伯跋。余拟录之,适先生整装将按他郡,匆匆不果。越四载,宦游过鸡足山,访住世神仙鸡足道者于龙树山房,……”所说时间也近与乾隆壬子相合。《古书隐楼藏书》几种说法都一致,故懒云子往云南省谒鸡足道者于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当属无疑。
小艮于乾隆末年入鸡足山拜谒黄守中,传给守中龙门三大戒,而守中则将斗法传授给小艮,小艮纂有《大梵先天梵音斗法》十二卷传世,即是守中之所传。沈太虚羽化后,小艮接讲金盖山纯阳宫,著书立说,宣扬三教同修之理,广收门徒,阐扬大道,盛极一时,形成流派。其门人著名者有薛阳桂、闵阳林、蔡阳倪等。因其学说独具特色,自成一家,故后人将其称之为金盖山闵派。
闵小艮晚年修养更臻精纯,语默无非至道,起居纯是天机,所至禽畜互乳,草树交芳,善气所敷,动植胥化,得中得位育之道焉。小艮羽化于爱新觉罗·旻宁丙申年(1836),享年七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