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赵郑农

赵郑农(1916―1992),原名赵之泰,昌江黎族自治县四更镇(今属海南省东方市)英显村人,是昌江县早期中共党组织的领导者之一。

人物生平

1933年夏,到广州市求学,寻求革命真理。在此期间,参加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抗日游行示威和募捐支援东北抗日将士等活动。

1935年,返乡任英显村小学教员,积极带领村里青年投身社会变革活动。

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马白山的领导下,深入附近村庄发展一批党员,先后建立了居多、沙村、荣村、来南、四更、红草等6个村的中共党支部。后任英显联支书记,接着任西南区委书记。

1938年春,县委派他到浪炳小学任校长。他以教学为掩护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发展党员,建立浪炳等5个党支部。

1938年6月,任昌感县江北区委书记。在此期间,领导发动群众分别成立了农民抗敌同志会、青年抗敌同志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小学教师抗敌同志会等群众团体。

1939年春,任昌感县诗北区委组织委员。

1939年6月,接任昌感县诗北区委书记。在任期间,发动全区数十名青年参军,并携带一批武器到居便村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十中队的成立大会。

1939年7月,日军攻占昌江黎族自治县、感恩两县的沿海平原地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敌后斗争。在部署部队奇袭昌江县溪南伪维持会,击毙作恶多端的会长董必安等七名汉奸中做出贡献。

1940年2月,任中共西南临委青年工作部部长。

1940年6月,任昌感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

1942年春,任昌感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1944年12月,为响应中共琼崖特委发出募捐“一弹运动”做好反攻准备的号召,带头卖掉家中水田二块捐献日元上千元。

解放战争初期,当国民党46军新编19师于1946年大举进攻昌感解放区时,在县委领导下动员昌感县党政军民奋起反击,保卫解放区。

1947年6月,任感恩县委书记,翌年又兼任县长。期间,主动配合主力部队开展1949年春季攻势,解放感城及一大片新区。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昌感县委书记、第二书记、海南行政公署民政处处长、海南区党委监委副书记、海南区革委会统战办主任、海南区党委统战部长、海南省政协筹备组副组长(正厅级)、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等职务。

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受各种莫须有罪名的折磨,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有力地保护了一大批老同志。

1992年7月22日,因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6岁。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