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赞贤小学

南康区赞贤小学位于东山街道东山社区,泰康东路北侧,毗邻东山大桥。学校由赣州市著名工运领袖陈赞贤创办于1918年,原名“东山高等小学”,后更名“东山中心小学”。学校历经沧桑,几易校名。1985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陈赞贤烈士英名命名,改为“南康县赞贤小学”,校名由原中顾委委员、山西省省长罗贵波题写,被列为南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8月,赞贤小学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重新定为东山街道中心小学。

学校简介

学校占地面积12.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1314人。教职工51人,其中大本学历15人,大专学历24人;小学特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1 人;省骨干教师3人,赣州市学科带头人 1 人,骨干教师 1 人;南康区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人。学校有陈赞贤事迹展览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体美器材室、远程教育室、舞蹈室、图书室、教工活动室等功能室。

学校确立“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树立“以德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导航”的办学理念,秉承“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发展理念,恪守“弘扬赞贤精神,培育时代英才”的校训,形成了“和谐、文明、求真、感恩”的校风和“敬业、爱岗、长沙市岳麓区高新博才寄宿学校、善教”的教风,以及“立志、笃行、多能、乐学”的学风。

主要业绩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南康区“创和谐平安校园特色学校”“教育工作综合评估先进单位”、“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南康市文明单位”,2010年2月8日,被江西省纪委、监察厅命名为“江西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在2009-2010学年度小学质量目标考评中获二等奖;2010年被南康市教育局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在2010年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小学组团体第6名。2010年10月,学校被共青团赣州市委、赣州市教育局、赣州市少工委授予2010年度赣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度该校还被授予南康区“三八红旗集体”、赣州市“文明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有1人获2007年全省农村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先进个人”称号,3人次获赣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少先队工作者”称号,1人获赣州市“优秀教师”称号,46人次获南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工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称号。在各级教育部门主办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得佳绩,130多篇论文获奖,其中县市级72篇,设区市级62篇,省级22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学生有2人获南康区“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干部”称号;116人次获南康市级征文或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

特色工作

德育教育:赞贤小学以“弘扬赞贤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为办学特色,唱响“赞贤精神”主旋律。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独有的文化资源“赞贤精神”,立足乡情、校情,打造红色文化。运用“赞贤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有特色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大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赞贤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学校充分发挥陈赞贤塑像陈赞贤烈士墓、陈赞贤事迹展览室、陈赞贤事迹小册子的宣传教育作用,形成校园文化特色。3月6日是陈赞贤殉难纪念日,学校把每年的三月份作为“赞贤精神活动月”,以“弘扬赞贤精神,做赞贤新人”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学校以“赞贤杯”命名,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各类竞赛活动。2007年1月,学校申报了省级研究课题《弘扬“赞贤精神”,构建校本文化的实践研究》,此课题于2008年 11月结题,编印出《赞贤精神代代传》、《陈赞贤故事选编》、《赞贤魂》、《赞贤风》等校本教材发给学生阅读。

廉政建设:学校充分挖掘“赞贤精神”,并以“赞贤精神”为突破口,确立“崇廉尚洁、从我做起”的廉政教育理念,精心打造廉政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以廉政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不断赋予“赞贤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学校全方位实施廉政教育“三五九”工程。从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开展系列活动,全面建设崇廉尚洁校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象的针对性。通过畅通环境熏陶、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家校互动、中心辐射五种渠道,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突出廉政文化建设参与的群众性。与科学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红色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务财务管理、 “荣辱观”教育、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有力推进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社会效应。

教学教研: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特色教研活动。按照“注意‘四个聚焦’,实现‘四个提升’”要求,突出聚焦学生和课堂两个重点,确立以“让常规成为一种习惯、让教研成为一种生活”的管理理念,以“四个带入”为抓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六化六性”为推手,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以“两类四课”活动为舵手,打造名师工程。目前学校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反思教学法(我的课堂我反思、别人的课堂我反思)”、“读书沙龙”等教研活动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一大亮点。

撰稿人:卢致宝 校对:罗天波 审核:曹开明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