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龙(学名:Tianyulong)是种鸟臀目畸齿龙科恐龙。
物种学史
正模标本是一个亚成年体的骨骼,包含:部分颅骨、下颌、前段荐椎、中段尾椎的近侧部份、接近完整的肩骨、左右肱骨、左尺骨的末端、部分耻骨、左右坐骨、左右股骨、右胫骨、右腓骨与脚掌,以及长毛的痕迹。科学家参考其近亲畸齿龙的身体比例,估计这个亚成年体标本的身长约70厘米。
天宇龙的模式种是孔子天宇龙,是在2009年由徐星等中国古生物学家叙述、命名。属名是以保存标本的临沂市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为名;种名则是以中国儒学家孔子为名,孔子的故乡曲阜市就在该博物馆的的附近。
天宇龙属于畸齿龙科,是群小型、原始鸟臀目恐龙,具有修长的身体、长尾巴、以及一对犬齿形牙齿,它们可能是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在过去,畸齿龙科的化石仅见于侏罗纪晚期的南美洲与北美洲,可能还有声生存于白垩纪早期英格兰的栅齿龙,天宇龙的发现,使畸齿龙科的地理分布与生存年代扩大到白垩纪早期的亚洲。
形态特征
天宇龙的毛状痕迹分布于三个区域:颈部、背部、尾巴;其中以尾部的毛状痕迹最长,长约6厘米,是尾椎高度的7倍。这些毛状结构彼此平行,没有分叉,内部中空。毛的结构似乎相当坚硬,较类似鹦鹉嘴龙尾巴的管状刺毛,较不类似兽脚亚目有羽毛恐龙的原始羽毛。在兽脚类的有羽毛恐龙中,天宇龙的毛状结构最类似中华龙鸟与北票龙属,中华龙鸟与北票龙的原始羽毛也没有分叉。
在过去,只有衍化的鸟臀目与兽脚类恐龙被发现毛状物;天宇龙的发现使羽毛的演化过程更为复杂。鸟臀目的管状毛与兽脚类的原始羽毛是否是同源演化的结果,到2009年为止,还没有结论。如果两者是同源演化的后果,那鸟臀目与蜥臀目的祖先可能也覆盖者类似的毛,而蜥脚下目则是在演化过程中失去毛。如果两者并非同源演化的后果,那鸟臀目与蜥臀目则是独自演化出管状毛与原始羽毛;如同翼龙目与其他主龙类。另外,徐星等人发现北票龙属与天宇龙的毛都是没有分叉的长毛;但以横剖面来看,北票龙的毛是扁平状的,天宇龙的毛则是圆的。
最让人惊奇的是,天宇龙具有较长的、管状的和不分叉的丝状皮肤结构。这是已知世界上第一例鸟臀类恐龙被证实的带有丝状皮肤结构,而这种结构和此前古生物学家通过各种手段推测出的最原始的羽毛的结构十分类似。
分布范围
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建昌县,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早期的热河群。